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在沉默与芬芳之间

——郁东诗歌中的乡土记忆与生命哲学

2025-02-18 16:41:57 作者:杨剑龙迪斯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杨剑龙迪斯,女,重庆人,现居昆明,网络评论家。
 
  郁东的两首诗《故乡事》与《老枇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乡土生活的图景,同时通过对日常细节的捕捉,揭示了时间、记忆与生命的深层关联。这两首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张力与哲学思考。它们以故乡为原点,以植物为媒介,将个体的生命经验与集体的文化记忆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既私密又普世的精神空间。
  一、沉默的叙事:乡土记忆的微观书写
  在《故乡事》中,郁东以父亲的沉默为核心意象,展开了一幅乡土生活的画卷。父亲的沉默并非空洞,而是充满了历史的重量与情感的深度。诗中提到“他的听力在修筑滇藏公路那年/就随着爆破声永远地消失了”,这一细节不仅揭示了父亲沉默的根源,也将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宏大叙事联系起来。父亲的沉默成为一种象征,既是对历史创伤的无声回应,也是对生命坚韧的默默诠释。
  母亲的电话频率增多,则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乡土生活的变迁。大姐家的青菜、侄女的娃娃周岁,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构成了乡土社会的日常图景。母亲的“回家吃饭”心愿,不仅是对亲情的呼唤,也是对传统家庭价值的坚守。诗中提到的“南京豆”与“苏联包谷”,则通过植物的命名,将乡土记忆与历史事件并置,展现了乡土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独特韧性。
  父亲的沉默与山坡上的狗尾草相似,这一比喻将人的生命状态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暗示了乡土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狗尾草的平凡与坚韧,正是父亲沉默的隐喻——在时间的流逝中,沉默成为一种生命的姿态,既是对苦难的承受,也是对生活的坚守。
  二、芬芳的隐喻:时间与记忆的辩证
  《老枇杷》则以一株枇杷树为载体,探讨了时间、记忆与生命的关系。枇杷树“高到三楼窗外”,不仅是一个物理存在,更是一个时间与记忆的象征。它的“反复开花结果”,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延续,而“前人栽下的树/今天结出的果”,则揭示了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
  诗中提到的“咬一口,扎心的酸/最后在齿尖/散发出清香”,不仅是对枇杷味道的描写,更是对生命经验的隐喻。酸与香的对比,暗示了生命中痛苦与美好的辩证关系。只有亲口尝过的人,才能理解这种复杂的味道,正如只有经历过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而那些“尝一口,早已逃掉”的人,则象征了现代社会中浮躁与浅薄的一面。
  枇杷树的存在,不仅是对时间的见证,也是对记忆的承载。它的“淡白色的花”与“卧在花蕊中的蜜蜂”,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这种画面与“鸡鸣声起起伏伏/大街上隐隐作响”的现代生活形成对比,暗示了乡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边缘化与珍贵性。
  三、乡土诗学的现代性重构
  郁东的这两首诗,通过对乡土生活的微观书写,展现了乡土诗学的现代性重构。他不仅关注乡土生活的表象,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与哲学内涵。在《故乡事》中,父亲的沉默与母亲的呼唤,构成了乡土生活的双重叙事;而在《老枇杷》中,枇杷树的循环与味道的辩证,则揭示了生命经验的复杂性。
  这种乡土诗学的现代性重构,不仅体现在主题的选择上,也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郁东的诗语言质朴而富有张力,既保留了乡土语言的鲜活与生动,又融入了现代诗歌的凝练与哲思。例如,《故乡事》中的“地埂旁有一蓬茂盛的青刺/在一棵滇朴树下”,不仅描绘了乡土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而《老枇杷》中的“咬一口,扎心的酸/最后在齿尖/散发出清香”,则通过味觉的描写,揭示了生命经验的复杂性与深刻性。
  结语:在沉默与芬芳之间
  郁东的《故乡事》与《老枇杷》,以乡土为背景,以植物为媒介,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与哲学思考的诗意空间。在这两首诗中,沉默与芬芳成为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生命状态:沉默是对历史与苦难的承受,芬芳是对生命与记忆的礼赞。它们共同构成了乡土生活的双重叙事,既是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浪潮中,乡土文化正逐渐被边缘化,但郁东的诗歌提醒我们,乡土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精神家园。它承载着个体的记忆与集体的文化,是我们理解生命与时间的重要维度。正如老枇杷树的“反复开花结果”,乡土文化也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重生与延续。在沉默与芬芳之间,我们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与诗歌的力量。
  
  附:郁东诗歌作品
  1.故乡事
  父亲越来越沉默时
  母亲打电话的频率多了
  有时是大姐家刚砍了青菜
  有时是侄女的娃娃周岁
  回家吃饭是她最大的心愿
  
  他们在春天种下几丛南京豆
  苏联包谷是很早的新名词
  (爆包谷花一流)
  到山坡地里拔拔杂草
  让野菊花盛开完每一个秋天
  
  地埂旁有一蓬茂盛的青刺
  在一棵滇朴树下
  父亲用石头搭了一个座位
  边听鸟鸣边看米甸坝子
  (其实他的听力在修筑滇藏公路那年
  就随着爆破声永远地消失了)
  他的沉默与山坡上的一棵狗尾草相似
  (2025年1月20日)
  
  
  2.老枇杷
  树。高到三楼窗外
  一丛丛淡白色的花
  冬天冷着
  花开着
  早晨的阳光
  从钟鼓楼那边照过来
  照亮卧在花蕊中的蜜蜂
  鸡鸣声起起伏伏
  大街上隐隐作响
  
  老政府办公区的院子
  银槐泡桐月月红文竹
  鸟们在枝头群起群落
  只有这株枇杷在反复
  开花结果
  
  咬一口,扎心的酸
  最后在齿尖
  散发出清香
  老品种枇杷
  前人栽下的树
  今天结出的果
  只有一次又一次
  亲口尝过的人
  才懂她的味道
  (不懂的人
  尝一口,早已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