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业余诗作21首
2025-03-15 09:09:23 作者:张德国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这里收集的是张德国先生1959年至1960年写的诗歌,主要是为基层井队出黑板报、壁报提供宣传稿件。从这些诗作可以看出,作者年轻时朝气蓬勃的积极心态,以及那个时代石油工人激情燃烧、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甘建华辑)

一、石油香
桃李争妍好时光,钻头攻开地宝藏。
夏来大地添锦绣,钻工试油战井场。
秋临河水加倍涨,滚滚原油汇成江。
“十一”国庆献厚礼,川中报捷原油香
(1959年6月6日)
二、誓拿三百八十万吨
毛主席亲自发号令,今年继续大跃进。
天府变成新玉门,石油前线聚精兵。
矿场油气香万里,高高烟囱吐青云。
誓拿三八零万吨,油区喜报送北京。
(1959年7月1日,为墙报插图配词)
三、歌颂国庆
国庆十年喜事临,举国人民齐欢庆。
三面红旗多鲜艳,石油形势日日新。
十年庆典喜事临,六亿舜尧望北京。
歌颂党和毛主席,欢庆祖国万年春。
(1959年10月1日)
四、喜庆新春
六亿神州万象新,“开门红”中度新春。
歌声载道响太空,工业农业放卫星。
辞旧迎新立壮志,高举红旗向前进。
昂首大战新一年,来春新诗写不尽。
(1960年12月8日,于合川板桥)
五、宴贺词
宴列胜利席,杯浮满堂红。
环坐众主宾,祝贺一班雄。
(注:一班评为先进,受到上级表彰)
(1960年1月31日春节)
六、写给我们的炊事班
无有鱼肉难成席,手巧粗菜成佳肴。
政治挂帅炊事班,思想领先第一条。
(1960年2月8日)
七、夺油大战
党委号召夺高产,职工家属皆动员。
手捞锅熬一齐干,任务超前两天完。
(1960年2月8日)
八、无题
日照江波耀金光,百舸争流为油忙。
工业血液壮天府,油赠艄公喜开颜。
(1962年2月19日于方溪江边)
九、赴辽记
辞蓉别渝赴松辽,沿途变化知多少?
天府盆地百花娇,秦岭瑞雪还未消。
南岛春稻已熟透,燕北平原初见苗。
朦胧夜幕东海晓,神州大地添妖娆。
(1960年3月17日赴辽途中)
十、参观故宫有感
建筑雄伟震心扉,文物国宝藏故宫。
历史幕幕现眼前,睹物联想思古人。
卑贱其实藏聪敏,创造历史是人民。
高贵头颅有愚笨,帝王之中多昏君。
(1960年3月17日行至山海关)
十一、钻塔赞歌
贝乌六队才八春,酷冷暴热都打井。
四季朝霞皆欣赏,月亮圆缺陪彩云。
当年踏遍戈壁滩,红旗飘飘祁连顶。
第一先进青年队,石油史上留美名。
川中畅喷五八年,嘉陵江畔摆头阵。
千里远征打先锋,月破千米纪录新。
松辽发现大油田,应召会战赶来拼。
钻机自走已成功,五天交井世稀闻。
奇迹如星难计数,只取点滴作见证。
主席思想挂了帅,前进征程大步行。
(注:第一先进青年队指1208钻井队)
(1960年7月13日安达政工会)
十二、“两论”是指针
主席“两论”指航程,油区生产面貌新。
千里原野夜幕下,唯有钻塔灯烛明。
万家百姓尚梦乡,钻井万米早已成。
任凭地层千万重,咱有“宝书”做指针。
(1960年6月14日萨尔图)
十三、学先进 找差距
学零五铁人精神,赶零二骏马齐奔。
找差距赶上王马,零六队兴枝更红。
(注:零二、零五、零六,分别指1202钻井队、1205钻井队、1206钻井队。王马,指王进喜、马德仁;兴枝,指段兴枝。他们时为大庆劳模、标兵)
(1960年5月1日萨尔图)
十四、快速钻井
机器轰鸣方杆转,泥浆涌流瀑布般。
顷刻钻头入地去,转手单根已接完。
司钻留心看井口,机工精神更顽强。
超修甩美是誓言,为国争光志更坚。
(1960年6月14日萨尔图)
十五、学红旗争当先进
学红旗深入人心,改作风雷厉风行。
新人物风起云涌,创先进立竿见影。
第三班誓夺标兵,上班来脱颖而出。
一二班干劲猛增,干农活也建功勋。
(1960年7月16日)
十六、赞红色文艺兵
企业红色文艺兵,立足一线演英雄。
面向工农行四同,文武双全思想红。
企业红色文艺兵,肩负使命责任重。
主席讲话暖胸怀,精彩演出震长空。
(1960年8月20日)
十七、草原野蚊
野蚊飞舞多如麻,嗡嗡叮咬夜难眠。
钻井工人意志坚,狂咬恶噬又何妨?
(1960年7月29日)
十八、生产运动会
运动大会促生产,内容丰富形式鲜。
人的潜力大挖掘,集中精力攻关键。
突出重点带全面,勘探开发齐步前。
产量上升储量添,走进地宫油田显。
技术改革如火荼,打垒防冻保生产。
安全防患于未然,寒风冰雹只等闲。
全面跃进重质量,不打目标心不甘。
标杆决心永向前,后起之秀誓争先。
(1960年7月29日)
十九、“三结合”会议
三个结合传家宝,各方志士来取经。
结合实际用于己,大会战中建功绩。
钻井工人听党话,困难再大志不移。
苦干实干加巧干,千方百计夺胜利。
(1960年8月26日安达)
二十、点将比武台
百花齐放争相开,各路师徒显奇才。
多为革命作贡献,有胆有识快上台。
(1960年8月30日)
二十一、国庆十一周年庆
翻身解放十一年,提笔抒情坦真言。
红旗指引江河变,六亿神州尽开颜。
工业战线传捷报,农村建设热浪翻。
风流人物数今朝,首都礼炮世界撼。
社会主义数第一,中华地位升空前。
幸福生活靠勤劳,人民江山万万年。
(1960年10月1日)
张德国,生于1938年12月2日(农历十月十一日),甘肃永登县红城镇人。1955年7月毕业于兰州培黎石油学校,分配至玉门油矿王进喜任司钻的贝乌6队。1958年参加川中会战,1961年3月参加大庆会战,1975年任大庆油田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1977年任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兼大庆市委副书记,1978年调任吉林油田指挥、党委书记。1982年5月调任青海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1986年主导三项工程建设(尕斯库勒油田150万吨产能、格尔木100万吨炼油厂、花土沟至格尔木430公里输油管道),为青海油田嗣后建成百万吨、千万吨油气田打下了雄厚的基础。1990年1月调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西部石油长输管道筹备组副组长,1992年2月任西北石油管道建设指挥部指挥、党委书记。2001年2月退休后,返聘总公司中俄油气合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对外称中俄油气合作委员会副主席),2004年改任顾问,2005年3月卸任,晚居西安。2013年9月,红旗出版社出版《张德国的石油人生》。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