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茶之魂:贵州都匀毛尖茶诗歌作品小辑
我国是茶的故乡,以都匀毛尖茶为代表的黔茶见于文字记载已逾1500年,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即称赞黔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此后千余年间,对黔茶的称道又屡屡见诸于历代文献。
2025年是产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的都匀毛尖茶荣获美国旧金山第13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10周年。黔南钟灵毓秀,绿水青山出好茶。百年来,都匀毛尖不仅为国人奉献出了“香气清嫩、回味甘甜”的茶中极品,而且在世界上为祖国赢得了荣光,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名茶。
都匀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历史悠久,是黔茶之魂。唐贞观九年(公元793年)起,都匀毛尖顺着蜿蜒的茶马古道,从黔南的群山中一路向北,走进了皇家内院,成为贡品。在明清两代,都匀毛尖即为贡茶。据史料记载,明崇祯皇帝品尝到都匀上贡的茶叶后,见其形似鱼钩,品质上乘,非常喜爱,赐名“鱼钩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茅台酒同获金奖,开启了黔茶在海外发展的里程碑。因此贵州素有“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之美誉,“南茶北酒”的格局从此奠定;都匀毛尖茶亦与茅台酒、玉屏竹箫合称为贵州三宝。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都匀毛尖之所以是黔茶之魂的代表,是跟它所处的区域、历史、人文、自然、发展取向等等要素息息相关。”
一百多年来,都匀毛尖茶以其优良的茶品获得无数荣誉。1956年,毛泽东主席品尝鱼钩茶后,夸奖其是好茶,并亲自为其定名为“都匀毛尖”;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3年荣获国际抗衰老食品博览会金奖,2010年获上海世博会“十大世博名茶”……由于都匀毛尖茶的盛大声誉,2007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都匀市“中国毛尖茶都”称号。特别是2014年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我知道贵州的都匀毛尖,毛尖茶味道一般比较清淡,像贵州这种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地方,可以保持较为适宜的温度,能出好茶,希望你们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
2022年,“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其中一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都匀毛尖的引领下,黔南茶叶的市场影响力、知名度逐年攀升。相关报告显示,都匀毛尖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从2010年的9.6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2.23亿元,年均增长12.8%,位列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第八位,是贵州茶叶第一品牌。2025年3月22日,2025年“都匀毛尖茶开采节”在都匀市毛尖镇的螺蛳壳茶园隆重举行。
在古代,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茶文化早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与文化中。自古文人墨客对茶更是喜爱有加,文人雅士士大夫将饮茶作为极具风雅的活动。饮茶,吟诗,好不惬意。唐宋时期多写茶的诗词,和茶有关的诗词就有1000多首。特别是唐宋以来,文人士大夫的诗词里都有各种茶: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王维的《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写道:“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李清照的《转调满庭芳》写道:“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辛弃疾的《定风波·暮春漫兴》写道:“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写道:“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一批当代的省内外诗人也对都匀毛尖茶情有独钟,创作了一批赞美毛尖茶的诗歌佳作,为毛尖茶的茶文化赋予了新的文学内涵。2024年10月,中国诗歌学会授牌都匀市为“中国诗茶之乡”。 (杨启刚 执笔)
一杯都匀毛尖茶,我就记起乡愁
●冼田养(广东)
故乡,我已离开五年
我依然喜欢品茶
故乡,在我的记忆中
最忘不了的是
村庄的茶香
我怀念十多年的乡村生活
在马不停蹄的城市里
喝上一杯都匀毛尖茶茶
我就会轻易想起
在乡村生活的时光
台风暴烈过境后,整个村庄停电
月亮开始是村落唯一的路灯
星星是村童最好的玩具
一杯妈妈泡的茶
开始是我最好的饮料
停电的夜晚
炎热的夏天更加炎热
村口的百年大树
坐满了纳凉的老少
我就是他们的其中一个
村民以茶代酒
用村庄特有的祈祷仪式
举杯对明月
祈祷村庄早日来电
我和九个同龄伙伴
煮茶碰杯结拜
茶香从村头飘到了村尾
赶走饥饿
喂饱我苦乐并存的童年
春风秋雨十几载
我已身在村庄千里之外
霓虹灯,咖啡,红酒
企图埋葬我与故乡的深情
童年的记忆,试图渐渐远离我
但是,一杯都匀毛尖茶茶就能轻易让我
清晰故乡的脸庞,抵达内心之国
热情
●王立云(江西)
从采摘、炒青、烘焙……到成茗
一枚茶要沐多少风淋多少雨浴多少露……
才香
以都匀的日月为媒山水为妁
只要呡一小口,唇边溢满飘逸的香
顿时,浮躁便在茶中沉静
细细地嗅,凝神地感受都匀毛尖
与都匀血脉相连的清香
我想,能不能叫住一抹香,在其陶醉
一颗心便会跳动更深的幸福
倾心于都匀毛尖与山水草木的融合
像剑入鞘,身体皈依灵魂
就忍不住幻化为一枚都匀毛尖
把茶的清香和茶道都融进时光的书简
把茶的文化和传说散遍四面八方
让大街小巷都蛰伏都匀毛尖的回音
这回味无穷的都匀毛尖
品得热闹,香得密集,香得不能忽略
香得一致的檐像庄稼一样,舒展开来
香得远道而来的人,蹭蹭蹭地往上涨
走在都匀
我甚至来不及坐上,阳光来不及明媚
我一张口而出的方言和风尘仆仆的衣衫
那都匀人的热情
就迅急从一杯都匀毛尖的清香,窜出——
都匀毛尖的制茶车间
●李文山(湖北)
夜,再次成为一个巷道
让你进来,和着林木苍郁的云雾
还有漫山遍野的鲜花
我把海拔千米的大门关好
不再让你再像峡谷溪流去四处流浪
会稽郡地的一片野生茶叶
飘入都匀毛尖的制茶车间运转
一个绝对的世界
由渺小向着巨大发展
阴与阳协调
海与陆融合
团山、哨脚、大槽一带山谷起伏
逐渐孕育出狮龙云虎的和谐
都匀毛尖茶与茅台酒并肩飘香
恰如当年琴瑟绝响
镇彼西方,维兹厂局
以求上裕国课,下佐工商
又与玉屏竹箫合称为贵州三宝
十指尖尖的处子化作点水的蜻蜓
三十七个深叩大礼成为传世经典
海不枯,石不烂
——在遥远的今夜
——在亘古的黔南
你做了我秀丽且丰满的新娘
销魂的雅香
●池新可(广东)
一株株都匀毛尖,如一帧帧
故乡里的记忆。开在剑江河畔
彩云之城的山野,遍地清香
沧桑而柔韧的虬枝,沐浴着
日月山岚精气,吸纳天地清雅
年年春天,喷发生命的生机
与芬芳。岁月轮回,都匀毛尖
本身是一个不老的传奇
沿着半寸嫩芽上溯,两片青叶
从都匀起程,经过茶马古道
伴着清脆的驼铃和嘹亮的乡音
走进锦绣的宫殿,到达遥远的
巴拿马。东方佳丽,迷人的风韵
惊艳了整个世界。她的幽香
征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舌尖
逾越百年,我寻找月亮在叶背
写下的文字。那清晰的纹路
向着时光延伸,抵达心灵的深处
那片一匹平川的嫩绿,透明的天籁
氤氲着碧玉般的山水,那一口
绵绵的,醇醇的,而又蚀骨销魂的
沁入肺腑的雅香,成为我今生
梦里最唯美纯净的记忆
话说都匀毛尖
●灵川(江西)
话说都匀毛尖,一杯茶的呼吸里
我听见了走动的词汇和光芒,春天的歌谣
在一片茶叶里,反复吐出
季节的盛景和美韵
一枚太阳的暖意把毛尖抚绿
一汪月色的波澜,在香醇的安静里浮动诗意
面对缭绕云雾里的叶脉,禅意的城门
已经打开
话说都匀毛尖,一方水土传递的名片
掬着星辰的晖光,就能擦亮我的双眸
挑一担春天,就能浇开我内心十万亩花朵
都匀毛尖
●周维强(浙江)
想起都匀,舌尖上有毛尖的韵味
记忆的清香,在怀旧的往事中弥漫
也许,祖父此刻正细心品茗
不住地点头,时间不会苍老
清香鲜绿的都匀茗茶
从云岚雾绕的山顶,以几片
醇香,俘获一颗颗爱茶、悟茶的心
想起都匀,想起一片土地
结出的诗意,茶在杯碗中起起伏伏
一壶茶水,一个传说,是的
一种禅意像是在熏陶一个人
迷乱的心,于是,清香缭绕间
持久的香,慢慢输送舌尖上一个个词语
欢快的表达,都匀——毛尖——
翻卷的自然灵气,恰如一份春意
滋润一颗颗禅心的活力
禅意,在舌尖绽放
——写给都匀毛尖茶的抒情诗
●梦阳(北京)
生命的色泽 谁又能自己决定
由绿而墨 杀青又是谁说不出的痛
都匀毛尖茶呵 我亲亲的家乡的滋味
就这样 默默在火焰里隐忍成最别致的风景
苦也不说话 痛也不出声
你守不住旷野 守不住青翠
沉默中 你却守住了灵台的空明
坚守中 守出了明月般的高度
让世人仰望 在一壶氤氲的禅意中把心滋润得通体透明
蹈火赴汤 向死而生
一生中 也许你总也做不了顺时的英雄
但你的生命在一盏砂壶里沸腾 瞬息就把尘世纷扰的喧嚣与浮躁滤净
此刻 涉过那汪纯澈的幽波
静静地与你对望 瞬间我便被一缕不灭的幽香无声地沉淀
芬芳的月光里 早已不知是你在流动还是我在流动。
我知道 那一刻 我的灵魂开始返程
因为 你的微笑早已把我生命中的黑暗悄悄涤净。
都匀毛尖茶啊 这一生 有谁能比我读得更透更懂
都匀毛尖茶啊 这一生 沐浴在你的灵光里,我的内心澄明
品都匀毛尖
●杨康(重庆)
一枚枚茶叶在瓷杯中打开自己
优美的舞蹈在水中上演
水唤醒茶叶,像是一位少女由此
获得爱情。茶叶膨胀
变得舒展而丰盈,一枚枚茶叶
也顺便交出心底的秘密
股股清香,带着晨光与露水
在屋子里散开。我被茶香包围
清风拂案,我耳边响起
茶林里阵阵鸟鸣,眼前是四月
雨水丰盈,采茶姑娘们
在茶地里有说有笑
闭上眼安静下来,在一杯
都匀毛尖的袅袅茶香,给想象
插上翅膀,任其在大山深处
的茶地里飞翔。品都匀毛尖
就是自己与自己对坐听禅
每一天的清晨都是在一杯
都匀毛尖中开始
我向这杯茶水索取花香鸟鸣
索取我内心的宁静
打开都匀毛尖思绪的画卷
●祁建(北京)
山川不废,岁月蚀磨了都匀这片土地
也在蚀磨着每个人的心灵
风轻,水沧桑
感受历史沉淀下来的质朴和恬然
看天上云卷云舒,黄河蜿蜒若龙
传说环绕每一座山峰
像一位娴静的淑女
轻摇曼舞,心上褶皱被它抚平
或许在千万年前,这片山水真是神仙的居所
世俗的风景早已经饱经风霜
而都匀毛尖,千百年来一点都不曾沧桑
茶缘
●王殿方(内蒙古)
儒雅大家
也禁不住茶香的诱惑
把轻舟泊在江边
茶树为笔,江水为墨
在山脚写下佳作
不曾想淹没在浩瀚的林海中
多情的季风总是被真诚打动
相思泪是最直接的表达
阴雨过后,露珠
亲吻茶树的嫩芽
那么多的至爱亲朋
不想离开却又被微风催促
古镇千年仍在寻找当初的爱恋
参天古榕曾经的见证人
用树叶指向那颗驿动的心
诠释毛尖亘古不变的爱
柔情古韵,落在千年石板街
演绎出剑江迷人的风姿
雕花的窗子尽力修复逝去的记忆
木门厚重却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每一次历练之后
人生越发坚强
听茶
●唐宇佳(重庆)
倾下心来
你就听到了
毛尖茶的心声
倾下心来
毛尖茶也听到了
你的心声
百年情丝:清香毛尖或茗茶之道
●陆承(甘肃)
一
修辞之美,难抵一杯暗香,穿越百年的芬芳,在此刻,
在时间的舌尖上滚动。一百年前,你跋涉千里万里,
在陌生的语言里得到盛大的赞誉。都匀的山河,
也会成为佐证,在虚无的品读中引领宽广的热爱。
我循着剑江河的涛声,在梦幻的云雾中寻找失传的
经典。每一种美都会有相应的附着,每一杯茶的
清雅之后,是茶山上那浩渺的坚守、执着与爱心。
氤氲的底色中,谁捕捉了神秘的告白,在蛮王的
深厚里,治疗与保健宛如羽翼,在山脉的险阻里
飞翔。我要呈现的金钩,在迷离的土地上践行着
真实的诺言。让荣耀成为绵薄的编织,令虚妄的
燥热渐渐安静下来,剔除烦扰与忧伤。在珍藏的
光芒里,我会成为另一个我,在叙述的音律里,
点燃情怀,降低恍惚,在温婉的呼吸里扩展胸怀。
二
生长之道,在团山或葱郁的肌肤上,我修理
纤长的手指,在象征的培育中,我分辨真伪,
在古老的命名中找到珍馐或豁达。光阴之外,
清明的润泽里,采摘尊崇,赢得自信。站在
霓裳之外,站在真实的气息里,我不能遏制
澎湃的心跳,为了这一盏文雅的传递,为了
那穿透了脊背的思想,灵动的萦绕与升起的旗帜。
昔日的礼遇,在当下依然。当曼妙的记忆
成为满山的诗意,发黄的史书也会重新修订,
在狭窄或短暂的璀璨中添加长远的功勋,
在可爱的故土引领巨大的变革。以毛尖的醇正,
以都匀的宽广,在舞台上兀自起舞,让秘密
成为常识,在幽静的山野中守得一片自如。
于是,我锻造思维,派遣词语,在纪念的
盛典里,标注暗淡,梳理未来,在浩然的
广告牌上,印制恒久的歌咏或庞大的灯盏。
三
一百年前,你我无法相会,一百年后,在优雅的
陈述里,我了解你的温存与典雅,在品茶的
重叠里,我一遍遍调整角度,试图完整地
描绘毛尖的平凡、伟大抑或不可取代的品质。
一百年的积淀,在二十一世纪的第十五年
开出了热烈的花朵。哦,那也是毛尖的粉嫩,
在园丁的操持下,成为珍贵的赐予。在弥漫的
情愫里,飘然而至,铭刻光华和重复的呢喃。
你好,毛尖,你好,都匀的沉寂,岁月之河
会汇入绿色城市的行囊,在羞怯的怀抱里
成为绝世的斑斓,安雅,或成为广袤的音符,
在天籁的陪衬下,走过紧蹙,走过无望的平淡。
我钟情你的前世、今生,还是来世,在清香的
品饮中,我发觉道的沉重,绚丽的针尖,
在无边的版图上,我收敛奔放,克制虚构,
在一杯茶里述说一生的不羁、热烈与柔美。
在螺蛳壳品毛尖
●杨启刚(贵州)
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高度,也许就是一片茶叶的高度
在螺蛳壳山巅品茗,又是另外一种风情
这里离太阳最近。有清风,不经意之间
就拥抱了你,毛尖茶氤氲的气息也随之而来
鸳鸯湖甘甜的山泉水,就泛起了涟漪
在都匀,那可是冲泡一壶毛尖茶的最佳选择
山岚也在这时涌了上来,口舌生津的不仅仅只是春天
绿油油的茶树,绝对是这个季节的主角
一杯毛尖在峡谷里,隐藏了多少风霜雨雪啊
举起杯,我要先敬这莽莽苍苍的群山
再敬那些辛勤一生的茶人,他们让一片东方树叶
成为高原上这座南方城市的品牌
三绿透三黄,温驯的茶,朴素的茶
漂洋过海的茶,最终都是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汲天地之灵气。闭上眼睛,轻轻呡上一口毛尖
春天的气息与明亮清澈的汤色,便溢满了整个舒展的胸腔
放眼望去,一垄垄的茶树,早已擦亮了山腰
云朵收起翅膀。一杯毛尖,正静候着日月的光芒
组稿作者简介:杨启刚,布依族,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诗潮》《中国诗人》《诗选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山花》《飞天》《星火》等刊,入选《1949—199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诗歌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诗歌卷》《〈民族文学〉30周年精品选•诗歌卷》《贵州新文学大系1990—2019(诗歌卷)》等选本,被翻译成英文、韩文、蒙古文等文字对外推介;公开出版有多部个人专著,其中,诗集《落日越过群山》荣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省专项文学奖项“首届贵州省文学奖”三等奖,《打马跑过高原》荣获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省第二届尹珍诗歌奖创作奖”,《遥望家园》荣获贵州省写作学会“首届文学作品评奖”一等奖。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25年1月荣获“2025第十一届中国诗歌春晚——2024年度十佳少数民族诗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