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偏远山村的春讯 (组诗)
2025-04-12 16:15:33 作者:黄开士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黄开士:1943年生于四川省长宁县农村,曾在铁道兵部队戎行17年,历任连队和营部文书、政治处宣传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团宣传股长等职,后转业地方至退休。业余坚持写作,六十年代始在《铁道兵报》《星星诗刊》《地火》《四川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纪实文学作品,有作品在各类文学赛事获奖。出版诗集《寒草》、散文集《风月无边》 、历史人物纪实专著《找回远逝的乡贤梁正麟》,另有作品被选入数十家文学专集。现为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作家协会会员。

返乡流 ,全村抚掌笑迎
莫不离村进城务工已久
心中凝结的乡愁日沉
否因乡村振兴春讯灼热腹怀
山村公路上时见返乡流 受到
全村抚掌笑迎
长年持守家中的父辈和童生
笑得格外灿烂 似乎
孤独感已悄然隐没
屋舍里不再像旷谧渊谷
笑意,盈滿人间同气天伦
患疾之人和闲愁村妇
笑得别有滋味 有如
忽地撞上福佑之神
前者,顿觉患疾已所好转
后者,即刻摆脱月缺月圆
幽怨扰眠
虽一度被抛荒的少许田土
笑得略带酸楚 但当目睹
返乡流于前晃动的身影
确信,春华秋实准不再是个虚词
必将从他们手中捧出丰饶 还田土
无容改变的春心梦境
正在制定全村发展规划的村官们
笑得尤其爽朗 老支书的心语
颇令人思忖:喜鹊还巢,祥瑞在望
借助返乡流的实力和智能
落实咱村的振兴目标 岂不
胜券在握?
此时,我伫立村口
回望扫视村之山水和农舍
皆见笑容满面,显然
笑迎返乡流还在持续……
老俩口办书屋
乡村振兴的红头鸟
刚飞进这山村
鸟之声,顿让全村春潮涌动
年过七旬的刘家老俩口
立马开动思维快车 沿村转悠
欲瞅个目标,给添一捆薪
使一把劲
俩老数点本村进城务工人群 发现
一些人发了 遂成
新经济领域高翔的鹰
一些人累了 却腰包未鼓,茫茫然归
知识文化不啻是一堵隔离墙
犹能让人摘星揽月,梦想成真
有鉴于此,不惜动用余下的积蓄
在自家办起免费书屋
书屋一经亮台就火旺不置
村民们只要有小点空闲
无不聚集于书屋 从书刊中
敷寻、悟道、求索、解迷
使心灵和眼神渐长出智慧
和敏锐
书屋,活若一座恒温炉
灼暖全村 更激起村民
凭其获取到的知识文化
开启脱贫致富智慧大门
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而且
步子稳,不松劲
厨房易主
A君从城里退休归来
见父母身健,娇儿体壮
惟有爱妻瘦削不支
不禁眼角噙泪
是啊,家务繁杂,犹任村干
乡村振兴担子不轻
闲下来的我得为她减负
让她有充足时间,去忙村务
这是示爱和回报故土的
天赐良机 切不可错失
至此,他怀着深深爱意
欲以自强补拙,苦练厨艺
而她,持守绵绵真情
忙村务犹挤出空闲指点助阵
教他掌握独门绝话 让其
顶撑起主厨一职
厨房易主趣闻
在全村风声水起——
“减负” 她体质強了 精力旺了
奋然在推进乡村振兴前沿阵地
力助,他外行变内行,遂成
家中生活老总
和如琴瑟的孝子贤媳 用情爱
酿出一家温馨甜蜜
石头哥和兰花妹
久躺病床的老母 听凭
病危通知——催再催
总是咽不下那口气:什么时候能听到
儿媳到床前呼-声妈
自他父亲离世,石头就不再进城务工
留家中守候老母,劳作田土
钱包早已空许,日子一天比一天困顿
已近而立之年,仍不敢奢想
十五的月亮朗照心空
喜听豫剧的同村兰花妹
随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唱词
进城做起农机具配件商 成了
当地榜上有名的铁姑娘
许是天意,兰花妹一日破例回村
找到石头哥,愿与他蒂结连理
打算利用网络把商务移至村上
好奉老母,共为
乡村振兴尽力
事后村邻们果然悦见
两颗爱心紧紧贴在一起
践行意愿,续写乡愁
不啻托起一个完美的家
犹唱响一曲传扬远近的
90后新青春之歌
乡村公园
自新农村春燕衔泥筑巢
今已孵出成片村舍
容颜,堪比城市美女,尤显村姑清纯
舒适,村民皆已品尝到
幸福的清甜味
城里人衣食住行条件优越
却纷至沓来观光,说村舍比城里美
尤其,见墙上那幅乡村振兴规划图
更惊诧心魂——
欲将土地由蛹化蝶 给铺上
绫罗绸缎 再绣出
绿水青山,云蒸霞蔚
花笑鸟啼,春和景明 如是
一座富有传统农耕意蕴的
现代乡村公园
呀!村舍美,仅是乡村振兴起步
规划图愿景好令人欣动
此时他们的胸中许在暗自嘀咕
后悔当初恋城不做留鸟
要不然,置身如许公园
分享这别有风致村景
该有多美
2022年3月9日 定稿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