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长安瘦马

土地的基因密码和精神的原乡

——由付士山诗集《巨大的故乡》引发的思考

2025-04-21 作者:长安瘦马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长安瘦马,著有诗文集《你的影子》《幻听之城》《读诗札记》《<诗经>里的荷尔蒙》四部。《你的影子》获第三届长河文学奖优秀诗集奖,诗歌评论获《中国诗人》(第七届)2021年度诗歌奖•成就奖。

 
  付士山兄长我一岁,我们都在上个世界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虔诚地热爱诗歌,后来迫于生计放下了手中的笔,再后来在心灵的召唤下又回归了诗歌。回来时虽然双鬓成霜、华发稀疏,但内心还是那个诗歌青年,只不过多了些人生的况味和百感交集。诗歌就像“蛊”,一旦埋在身体里,这一生挣也挣脱不掉,即便它沉睡,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醒来,就会在你的灵魂深处掀起微微波澜乃至惊涛骇浪。
  《巨大的故乡》是付士山的首部诗集,辑录在里面的诗,集聚了付士山诗歌创作35年来的结晶,也就是说,这部诗集里的诗歌写作时间跨度长达35年之久,有青春悸动的理想和青涩,也有中年的厚重饱满以及无奈的“感时花溅泪”。《巨大的故乡》展示出了付士山的个人成长史、家族的发展史,还有故乡武功绵长的历史,并以此为基点,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时代的巨变带给人们生活及观念的冲击和落差。读完《巨大的故乡》这本诗集,在读者眼里,付士山就变成了一个透明的人了,他的生活足迹和思想足迹一览无余,这是一个真诚老实的诗人,他的爱情、他的亲情、他的事业、他的思想,坦白地进入到他的诗里,朴实无华,就像他生于兹长于兹的土地一样倔强而饱含深情。
    付士山在《巨大的故乡》扉页,引用享誉世界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一句话“所有文字归根结底都是自传”,作为整部诗集的题记和书引,开明宗义地告诉了我们读者他的这部诗集的内容主旨。从诗集的名字“巨大的故乡”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这是一部写给故乡的诗集,其实每一个人的故乡都不是巨大的,都是地图上小小的一个点儿,甚至一个点儿都没有,之所以巨大,是因为故乡在诗人的内心深处的位置和重量,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父亲母亲,高山一样博大,及至长大后发现,父亲母亲衰老下去,身形一点也不高大,但是我们仍然会把父亲母亲看得比高山还要重。再后来,无论我们走多远,经历了怎样的都市繁华,萦绕于心的还是那个小小的故乡,而且这个小小的故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大,这些都是由情感决定的。
  付士山的故乡在陕西武功县,更具体点说在那个只有十二户人家的小村“丁家山”,这是一块历史悠久的土地,文蕴深厚,周人始祖后稷在此教民稼穑,还有后稷的母亲姜嫄寻迹感应而生后稷的传说,《诗经·大雅·生民》记载了这个故事:“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鲁颂·閟宫》也说:“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除此,武功还是留胡节不辱的苏武的故乡和葬身地、唐太宗李世民的诞生地,可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于是,得天独厚,便有了付士山的组诗九章《巨大的故乡》,以及这部同名诗集。
  《巨大的故乡》这组诗收录在诗集第一辑“故乡三部曲”中,其他两首分别是《丁家山简史》和《七天》,我们先来谈一谈《巨大的故乡》:
  
  历史太过简约的记载  无法看到她从少女
  变成一个母亲的细节  口口相传的传说中
  她由一个朴素的女人古老神话中的女神
  现在能够看到的是她像普通人一样
  在武功古城南关西坡上  用一堆黄土
  简化了自己被神化的一生
  把自己变成大地的一部分
  ——《姜嫄:大地之母》
  
  在课本里站得太累   先生缓缓走出嘈杂的教室
  手持节杖站在了东河摊上  愁容满面  眼望东方
  身后跟着那群放了十九年的羊
  ——《与大汉苏武夜谈》
  
  伫立漆水河畔  我听见声声迎亲之唢呐
  漫过温情的河水  嘹亮地击碎多少浪春情种的迷梦
  沉沉的稷山晚钟  夜夜无情地创伤麻木的灵肉  死亡之激情
  在柳叶裁剪开冰层的春日  在胡燕武塔筑巢再度等候之时
  我只能诀别漆水河幽幽的深谷  无期地流浪
  ——《漆水河咏叹调》
  
     《巨大的故乡》共有九章,分别歌咏了付士山故乡武功历史上出现的杰出人物和山川风貌,在大开大合的笔墨下,付士山以浓烈之情感作为诗歌底色,将宏大叙事精细化,思绪飞扬、纵横捭阖、弛张有度、穿越古今,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故乡浓烈的爱,也体现了诗人在高昂的情绪奔流中驾驭诗歌的语言、结构的娴熟的功夫和能力,这就像骑马射箭,在马儿奔腾中拉弓射箭正中靶的。我们都知道,诗歌是表“情”的,在情感的浪涛下前行,诗歌的本身很容易丢失一些水分,会让诗歌变得粗粝或者跳跃过大而有失气韵。《巨大的故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情感是巨大的,倾向性也是明显的,但是在整个诗境中显示出了理性和智性,有时候付士山在诗歌里面,有时候付士山在诗歌外面,他是亲历者又是旁观者,这样,就使诗歌“动”了起来,就和一般的吟咏故乡的诗歌有了区别并上升了一个层级。有意思地是《漆水河咏叹调》是付士山21岁时的作品,其余都是近年所做,我特别仔细地阅读了《漆水河咏叹调》,我发现30多年来在《巨大的故乡》里,付士山竟然没有多大改变,我想,这也是诗歌在青年的付士山身体里埋下了“蛊”,三十多年后复活了,而且劲道十足、越发弥坚。《巨大的故乡》立意博大、诗意恢弘,是付士山诗歌创作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及至付士山的《巨大的故乡》三部曲的第二部《丁家山简史》,则由全景式的推进,转换到分镜头的进一步细化,由闪耀着多彩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整体,转移到现实主义黑白片的非虚构的局部。“丁家山”是付士山生长的小村,一个只有十二户人家的小村,付士山给自己的家族画像写史,也给其他人家画像写史。
  
  丁家山是一个穷人聚成的村子  每一户
  都来自不远处地上的村庄  因为各家
  没有钱在平原上盖房子  只要他们有力气
  在丁家山的黄土崖挖口窑洞  就能安一个家
  ——《七爷他们早已离开》
  
  她咧嘴嗤笑着  一遍一遍给人看儿媳红色的裙子
  那红色仿佛一道灿烂的光  照亮她的眼睛
  照亮整个屋子  照亮她半痴半醒的后半生
  ——《名字飘雪的女人》
  
  我知道每一家几间房几口窑  家里几头猪
  知道每个人俗气可爱的小名和威武的官名
  知道谁家的媳妇娘家在哪  姑娘嫁到哪里
  知道谁家的田地地畔在哪  地里今年种的什么
  甚至几位老人去世  我都给他们挖过墓送过葬
  ——《康坡是一面坡》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付士山采用近似白描的手法,客观地呈现了“丁家山”这个小村的历史,十二户人家可以说是多个时代的缩影,付士山用诗歌记录这些影像,一是怀念,二是留住,留住逐渐远去的生活和故人。我们常说“山河故人”,山河依然,而故人远去,这里面有失落的农耕文明,更有付士山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记录他,不仅是是为了缅怀,而是为了前行和反思。结合第三部写母亲丧仪的《七天》,付士山《巨大的故乡》三部曲,完整地记录了武功这个古老的地方,从上古神话传说、周人发祥到目前人们现实生活状态,从而使诗歌具有了“史诗”的含量和文献价值。就拿《七天》来说,自从我的父母去世后,我也写了一些怀念他们的诗歌,但很少拿出来,我害怕触动内心的哀伤,甚至拒绝阅读其他诗人此类题材的诗歌,但是付士山的《七天》我读了,而且在稀里哗啦的眼泪中读的很仔细。除去情感的因素,或许付士山在这里面记录的关中丧仪,若干年后会变成历史的条陈被后人研究考据,甚至用不了若干年了。
  如果说《巨大的故乡》三部曲,是整部诗集的月亮的话,那么其他四个小辑“魂系家园”“人生海海”“诗路花语”“世间游走”就是繁茂的的星辰,它们一起构成了付士山的诗歌世界。在这四个小辑里,显示出了付士山的诗歌和生活的情怀志趣,有初入社会的迷惘、有情窦初开的爱情、有游历的诗情勃发、有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和探寻等等,他的诗歌总是离不开生活,而且情感饱满热烈,比如他在青年时代写的《路遥遥——痛悼作家路遥》,101行长诗随着情感倾泻而出,“在冬日无眠的夜晚/在我瞩望的这个冬天/在我纪念死亡时/这种崇高的死亡/站成一块坚实的墓碑/他渐长渐高时/在没有路的地方/耸立成一个醒目的路标”,这首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放过的长诗,是付士山青年时代的心声,由此形成了付士山的世界观和诗歌观。虽然《巨大的故乡》里的诗歌是多元的,但是其主要元素还是“故乡”两个字,甚至故乡在他诗歌里无所不在,即便他在抒发别的情怀,故乡也会跑到他的诗里,比如组诗《麦子的一生》《一辈子就是一碗面》《归去来兮》《心宅》等等,土地的基因密码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血脉里,故乡就是他的精神的原乡。
  由此,不禁让我引发出阅读后的思考,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巨大的故乡》的现实意义,从文字上看,付士山没有就故乡的衰落发表任何观点,甚至没有个体感慨,但是他客观呈现出来这些诗行,记录了快速变化的时代,他的那个“丁家村”现在只有四五户人家,而且老人居多,这些山村正在快速地衰落下去,付士山的乡愁可能是我们最后一代人的乡愁,我们的后代是否还会对土地有如此的依恋和感情还真是个未知数,这是在时代的潮流下发出的对农耕文明的挽歌,也是付士山献给土地、献给祖先的赞歌;二是在诗歌的层面,付士山的诗歌表述是平铺直叙的,他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标新立异的奇巧,但是诗歌效果极佳,这就引出了当下现代诗歌如何表达的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付士山用自己的诗歌行动和实践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那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老老实实地写,像做人一样,不求高标,只求真诚,进而完成自我的内心修为和提升。如此,即便是科技如何发达,AI软件如何先进,也写不出我们人类真实情感的诗,并且我们人类会以此辨识出哪个是机器写作,哪个是肉身写作。
  好像,到了一定年纪,没有回忆,就没有人生来处,我们疲于奔命,灵魂却无处安放,故乡或许是我们最大的安慰剂!《巨大的故乡》读罢,不免发出一点感慨,与付士山兄共勉。
  诗人简介:
  付士山,陕西咸阳武功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少年开始诗歌创作,2023年出版首部诗集《巨大的故乡》。现为@微诗刊主编,新浪陕西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