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组诗)
2025-04-03 08:55:01 作者:郤正平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郤正平,男,江西九江人。诗歌散见于《创作评谭》《星火》等报刊。

〇七七
——民间祭祀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指人死后,每隔七日没斋祭奠,至第七个七日终,俗称七七,亦称斋七,以示怀念。
一
父亲已走
四十九天了
日历从2023翻到了2024
季节从秋到了冬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多年未见的冰凌
挂满了老家的屋檐
二
父亲已走
四十九天了
遗像上的慈祥
洒满每一个屋角
永远的凝视
我们永不孤独
燃烧的钱纸
那是岁月深处翩翩飞舞的蝴蝶
飞越田野大地、河流山川
飞出命运的跌宕起伏、坚韧顽强
青烟直抵天堂
三
父亲己走
四十九天了
彩色的花圈在风中摇摆
悲催切割,痛贯心扉
山中的树木低首伫立
叶落归根,雪落为念
新堆的黄土仿佛人生的句号
但遗忘,才是人生的终点
四
父亲已走
四十九天了
我们买来纸扎的高楼大厦、电器、日用品
熊熊烈焰能带去我们的愿望吗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天空一无所有
可为什么,我们总是抬头仰望"
五
父亲己走
四十九天了
老房子沉默寂静
空洞冰凉
我们整理旧物
那些还未曾穿过的新衣裳
被一双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小心翼翼地
藏进了不再流淌的时光
那些卫生间还挂着的
不是我们的毛巾
却是我们的泪水
六
父亲己走
四十九天了
每一个黑夜都是无边无际的海
我们期待着
梦是唯一的桥梁
七
父亲己走
四十九天了
“天空为大地上每个人分配着光阴
每一朵云都属于命中注定"
〇父亲和母亲的墓地
父亲和母亲的墓地
是父亲自己挑选的
父亲曾经告诉过我
他在山上放牛,那头老牛
总是来到那块地方吃草
并躺在那儿休息
那儿日照的时间长,暖和
父亲不是什么风水先生
父亲就是那头爱晒日头的老耕牛
〇长久的痛
父亲是突然离开的
还清晰地记得一年前的那个晚上
他是突然起病的
保姆扶着他坐在客厅里,大声喘气
他异常清楚,反复问保姆,我赶到了没有
好像我的到来,就有了依靠,病就会消除,
父亲人生最后那短暂的希望
是我一生长久的痛
〇中元节
又快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
父亲去年农历十月过世
这个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一日
我们就提前回到了老家
为父亲和已故的亲人烧纸钱,祭祀祖先
父亲在时,很多事情他都忘记了
但这个节日,他怎么也不会忘记
我们还记得去年他包纸钱时
那虔诚一丝不苟的样子
时间不到一年,物是人非
我们怎么也没想到
这寄钱人就变成了收钱人
纸钱燃烧起来了,火光冲天
那五颜六色的大份额纸钱
是否就能让一个在世间勤俭节约的人
在另一个世界享受着大富大贵
那燃烧过的纸钱,就像一只只黑色的蝴蝶
真的就能飞到另一个世界
回城前,我们还去看望了隔壁的堂哥
他靠在一张灰木椅上,形销骨立
缓缓诉说着老伤新病,百年后事
诉说着无尽的旧时光
从堂哥家出来
我们再经过那堆已焚烧的纸钱
晚风无语,青烟缕缕
〇我们不会吓出一身冷汗·
农历十月初
碰见一位远房亲戚
他突然对我们说
昨晚梦见了
离开我们快一年的父亲
他打开门
父亲就站在门前
他吓出一身冷汗
闻言
我和哥哥姐姐
面面相觑
父亲啊
你走错了门
我们不会吓出一身冷汗
〇父亲遗留下的存折
还在我这里
我知道那里面没有多少钱
但我迟迟没有取出
那张存折
不知道被父亲的手抚摸过多少次
那里面有汗水,有节俭
有温度,有笑声
甚至有生命
一取便死
〇老房子
父亲离开我们一周年了
父亲住过的老房子
许多东西不在了
老房子变成了空房子
哥哥还总是去老房子
他几乎每个礼拜去一次
站在父母的遗像前
脱帽缅怀,深情凝望
与空房子一起沉思默想
姐姐也去老房子
她什么时候去,我不知道
她去老房子干什么,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她徘徊时的老房子
一定是湿漉漉的空房子
我每次去老房子
总要开窗通风
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永远不会改变
我还要把电视打开
沧海桑田,万物诉说着前世今生
空房子是忠实的听众
这次我们是约好了的
一起去了老房子
老房子还在的桌椅摆放整齐
墙上挂着的拖把不是遗忘的静物
门背后的扫帚也动了起来
父亲离开我们一周年了
他住过的老房子变成了空房子
但空房子不空
那些消失了的
总会有些人有些事物把它填满
〇父亲的四轮电动轮椅车
父亲的遗物
几乎都处理了
唯独剩下的那辆电动轮椅车
它的四个轮子
找不到通往天国的路
〇灵车
我写过一些
怀念父亲的诗
但我的笔,一直不敢触碰那辆灵车
父亲的葬礼中,那辆灵车
印象最深,记忆最深
最冰冷最坚硬
在驶向火葬场的途中
父亲躺在冰棺里
我和哥哥弟弟坐在他旁边
这是我们离他最近也是最遥远的一次
除了颠簸,车内一片漆黑
父亲己无法开口
我们也不知如何开口
我们的泪水颤抖沉痛凌乱
彼此都无法看见,世界一片混沌
死神从未被我们所动
〇父亲的碑石立起来了
——兼以此怀念母亲
父亲的碑石立起来了,在这个大寒节
在这个落满雪花的时节
父亲生前
就一直记挂着立碑石
母亲离开我们多年
碑石上的字迹已经漫漶
十八岁那年,母亲拎着花布包裹
跟着父亲走进了小山村
母亲收养了大姐,生下我们姊妹六人
母亲谨小慎微,勤劳检仆,坚韧善良
母亲一生清白,碑石上的模糊
是父亲的心痛
父亲不仅记挂着母亲的碑石
也多次说起给自己立碑石
他说起这件事,没有半点忌讳
九十多岁的父亲,见过多少生离死别
也经受过多少生死考验
那是生死坦然面对,是生望见了死,死包容着生
父亲说,石头要有多高,要有多厚
要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形状
碑需要什么样的材质
说着那些,父亲就像说起人世间的高楼大厦
浑浊的服晴闪出光芒
那是生对死的愿望
很小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
父亲就带着我们去山中祭祀先人
父亲说,百善孝为先
我们摆供品,烧钱纸,磕头,作揖
父亲看着碑文虔诚地告诉我们
每一位逝世的祖先
告诉我们血脉的流淌,传承
父亲扶摸着历经岁月沧桑斑剥的碑石
就像扶摸着无比敬重的祖先
扶摸着永远的亲情
父亲突然地离开后
我们就准备着为父母合立一块碑石
这是一年多来,我们心底最渴望又最沉重的大事
我们一刻也不敢忘记,一点也不敢怠慢
我们多次找到石匠师傅商量
一次又一次的计划,一个又一个的细节
父亲的碑文几易其稿
从内容到排版,力求精益求精
从字体到标点,不许有半点差错
父亲生长在农村,一生离不开泥土
田野山川是他的舞台,耕耘稼穑是他的曲目
父亲读书不多,但他深知读书改变命运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勒紧裤腰带,负重前行
也要让儿女们走进课堂
让知识照亮儿女们的人生之路
父亲的碑文,是人世间最凝练而又最漫长的篇章
父亲碑石立起来的那天,我不在现场
他还有许多亲人也不在现场
父亲生前,是我们每次远行归来的港湾
如果真有九泉之下,父亲不仅不会责备他们
父亲的乐观豁达还会保佑他们的忙碌奔波
但所有的场景,所有的程序,所有的面孔也都在我们的脑海
起重机轰隆的响声打破山坡的寂静
长长的吊臂刺破灰蒙的天空
燃放的鞭炮给枯败的草木增添一串串光焰
凄风苦雨,再寒冷的时节也无法阻挡那千斤巨石
那永不磨灭的遗志和精神在大地上挺立
父亲的碑石立起来了,在这个大寒节
还未来到山坡,远远地我们就能望见
那儿不再只是一堆黄土
而是矗立一座山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