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立世

《诗篱笆》作品点评(三十五)

2025-05-12 作者:王立世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立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名作欣赏》学术顾问、《诗篱笆》创办者之一。在《诗刊》《创世纪》《中国作家》等刊发表诗歌15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文学评论200多篇。诗歌代表作《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入选高三语文试题。诗歌入选《诗日子》《新世纪诗典》《中国新诗排行榜》等100多部选本。部分作品被译介到英美等国。
 
1968年的奔跑
姚风


我跑了起来
因为我看见一群人
向一个方向奔跑
我不知道
他们为什么要跑
但知道,我为什么要跑
因为他们在跑
 
  这首诗用大白话写成,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一看就明白,但我感到主旨在潜意识中大众对自我的漠视以及判断上的弱智,集体无意识造成的时代荒谬。“跑”本来是个很普通的动词,用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而且重复了五次,收到特别震撼人心的效果。
 
  姚风,生于北京,后移居澳门,现任教于澳门大学,葡文系主任。出版有《写在风的翅膀上》《瞬间的旅行》《姚风诗选》《绝句》《大海上的柠檬》《不写也是写的一部分》等中葡文诗集以及论著《中国古典诗歌葡译本评析》和《中外文学交流史——葡萄牙卷》。译有《中国当代十诗人作品选》《在水中熱愛火焰》等十余部。曾获柔刚诗歌奖、两岸桂冠诗人奖 、昌耀诗歌奖、澳门文学奖等奖项以及葡萄牙总统颁授“圣地亚哥宝剑勋章”。2015年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澳门文学节及中葡诗人对话的策划者,《中西诗歌》的创办者之一。
 
 
与酒书(外一首)
病夫(山西)

 

与一个酒瓶对视
像两个互相仇恨的老友
决斗即将开始
结局无非有二

我扳倒它

我被它扳倒
 
  酒徒本意不在酒,在于不服气。病夫是诗人中的汉子,他命名自己为病夫,明显是反讽,嘲笑那些貌似健康其实精神早已阳痿的人。他的诗憋着一股气,用这股气与命运对抗,释放出来就是诗,尽显男儿本色的诗,与那些咿咿呀呀的诗有本质上的不同。
 
   病夫,原名张祖台。曾用笔名壮丁、鲁汉等,现居山西太原,著有诗集《咳嗽与嚎叫》,2008年主编《呈现诗丛》。

 
客厅
沙马


客厅墙上挂着一张父亲的
遗像和一张世界地图
想想世界的辽阔,想想父亲
的渺小,我就低
下头,一声不响走出了客厅


有时候我一个人坐在
客厅里,坐在地图
和遗像之间,感觉有点儿
不自在。仿佛我
成为了自己客厅里的客人
 
  沙马作为当局者是清醒的,他的清醒促使自己走出现实的困境和尴尬,走出没有并不清楚,清楚的是自己变成自己客厅里的客人。人家是反客为主,他是反主为客。有失必有得,沙马没有得到又失去了,这就是命运,是命运的变幻莫测和无法把控。用客厅写命运,沙马是第一人,写得真实可信又神乎其神。
 
  沙马,当代诗人。现居安徽省安庆。诗歌入选各类选本及《英文诗刊》等并获奖。代表作长诗《理智之年》《个人史》。诗集:《零界》《沙马诗歌选》《泡沫时代》《解读沙马》《某些词的到来》《一个文本·虚妄之年》。诗歌翻译成英文、荷兰文。
 

晚风
马累

 
一个儿子用濡湿的
毛巾为柴门前斜躺在
竹椅上的老母亲
擦脸,擦胳膊。轻轻地
擦静脉曲张的腿。
 
黄河在他家门口
不远处缓缓流着。
 
晚风多么干净。
 
  诗人写晚风,从一位安享晚年的老母亲开始,好像毫无瓜葛,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关系。笔墨主要用在儿子的身上,尤其是三个“擦”,擦出人间真情。家门口的黄河缓缓流着,应和着老母亲生命的节奏。“晚风多么干净”从心底蹦出,人间亲情也当如此。三节风马牛不相及,飞速跳跃,因为有一条暗线连着,有一个主题贯通,就把魂聚起来了。
 
  马累,本名张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代表性诗人,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山东淄博。著有《纸上的安静》《内部的雪》《黄河记(节选)》《聊斋手记》《向晚》等多部诗集。作品多次入选《新华文摘》《北大年选》及中国作协创联部年度最佳诗选、年度诗歌排行榜等。参加诗刊社第27届“青春诗会”,曾获诗神诗歌奖、人民文学奖、“红高梁”诗歌奖、艾青诗歌奖、中国实力诗人奖、博鳌国际诗歌奖、山东文学奖等。最新诗集《向晚》获《诗刊》社2023年春季优秀诗集奖,并上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23年全国文学榜年榜。现居山东淄博,金融从业者。

 
证物
远村

 
一张火车票,要到达
下一个陌生的车站,要得到
某个人的默许
它单薄的身子,要得到一丁点爱
的确太难
一张车票,它告诉我,不要轻易停下来
如果停下来,剩下的旅途
一定会寂寥,那车站,一定会荒芜
是的,一张车票,如果它到不了终点站
想法再好,也是枉然
 
  诗人写的一张车票,是一张通往理想爱情的车票,出现了三次,内容各不相同。能否抵达终点站,凝聚着复杂而又美好的心绪,但情感真切,具有回环往复之美。这首诗的节奏感与音乐性特别强,弥补了新诗的一大缺憾。
 
  远村,延安延川人, 诗人,书画家,资深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1993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诗人,2022年被评为年度十佳华语诗人。曾获陕西省首届青年文艺创作奖(1993),第二届柳青文学奖(2010),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奖金驼奖(2020),第七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2022),第七届中国当代诗歌奖创作奖(2024)等。出版《浮土与苍生》《画地为天》《向北的高墙》等8部诗集,《错误的房子》等2部散文集,《远村的诗书画》《诗书画》等5部诗书画集。

 
青年別
姜超

 
十几岁就知道
血里有铁
又过了三十年
我还是不能把那些铁
提取出来
造一根钉子
把摇晃的世界
按自己所想
钉牢
 
  诗人写青年别,还是没有别。三十年,天翻地覆,诗人还是诗人。青春的梦想无法实现,世界依然在摇晃。诗人的遗憾在于无法改变世界,世界不也一样无法改变诗人吗?这首诗以质朴见长,但其想象是美妙的,有意味的,写出了很多人共同的生命感悟。
 
  姜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硕士,鲁迅文学院26届高研班(文学评论)学员。在《人民文学》《诗刊》《光明日报》《当代文坛》《诗探索》《文艺报》《作家》《名作欣赏》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学术论文400余篇,著有文艺理论集《用一根针挖一口井——当代作家微观分析》《追根溯源——新世纪诗学对话》、诗集《借来的星光》《时光书》,曾获黑龙江省政府文艺奖、全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一等奖、第十届诗歌春晚十佳评论家等。

 
和儿子在派潭的田间
辛夷


田间小路指引着我们回家
路的两边长满青草
青青的草和青青的稻田交融
在同一片暮色。儿子顺着风的方向
奔跑。跑得如此自在而欢快
就像穿过村庄、农田和竹林的河流
他的快乐闪亮且透明。某个瞬间
我恍惚觉得那个奔跑的人,不是他
而是遥远过去的我
 
  从城市到田园,从快乐闪亮且透明的儿子到过去的自己,这是一种灵魂的回归。但现实呢?恐怕还得返回赖以生存的城市,在喧嚣中度日。对于诗人而言,物质与精神永远难以统一,而且互相消耗。
 
  辛夷,本名张泽鑫。1988年生,广东揭阳人,现居广州。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财经大学校友导师。作品见《诗刊》《草堂》等数十种期刊,入选《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等十多种权威选本。曾获红棉文学奖、万松浦文学新人提名奖等奖项,多次入围“华文青年诗人奖”。著有诗集《身体是礁石》。

 
一个人躺在床上
江一苇

 
一个人躺在床上
这是我老爱重复的一句话
现在我把它反过来
说床压在一个人身上
那么你可以想象了
我曾有过怎样的挣扎
 
  “说床压在一个人身上”,很多读者可能感到不可思议,正是这荒谬的想象,成就了这首诗。诗人表达的是压迫和反抗的主题,至于怎么挣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式和结局。
 
  江一苇,本名李金奎。上世纪80年代生于渭河发源地甘肃渭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作散见于《诗刊》《人民文学》《星星》等数十家刊物并入选多个选本,部分作品被译为外文,入选高考模拟试卷。参加《诗刊》社第三十四届青春诗会。获《诗刊》诗歌阅读馆2017年度(第二届)十大好诗奖、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诗探索》第十九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第六届中国徐志摩诗歌奖、甘肃省第八届黄河文学奖等奖项。出版诗集《摸天空》《献诗》。

 
华山之剑磨亮时光
唐成茂

 
有封归隐的信  在驿站跑丟了
马匹  那作古的告急之声
踩碎   一片
叹息
 
  写华山之剑,以归隐开头,反差太大,让人难解。写归隐以信为媒介,结果在驿站跑丢了,归隐不成,只好去华山比剑。比的结果一字不提,难忘的是告急的马蹄声,不是春风得意,而是踩碎一片叹息。叹息把大好年华消耗在没有意义的争斗之中。这么短的抒情诗,背后有一个故事支撑,而且转折了多次,转出了感慨,转出了意味,转出了思想。从结构上看,句式越来越短,正像人生一样。回首过去,曾经有过热血沸腾,但更多的是无奈,最后只留下意味深长的叹息,也就不难理解题目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唐成茂,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四届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轮值主席。先后担任《诗歌月刊》执行主编、《中国诗人》主编、《澳门月刊》文学版执行总编辑、《华夏诗歌》月刊主编、《鸭绿江》文学杂志特邀主编,现为大河诗刊杂志社执行社长。四川省传媒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导师,西安外事学院客座教授。在《十月》《中华文学选刊》《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文学》等数百家海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出版11部文学专著。获俄罗斯作家协会“普希金诗歌奖”、西班牙“国际桂冠诗人奖”、西班牙“伊比利亚国际诗歌奖”、中国当代诗歌奖、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实力诗人奖、华西都市报社“名人堂”2018年“中国十大诗人”、2019年华语诗歌春晚“全国十大诗人”、2020年“鲁迅诗歌奖”、2021年意大利阿列市政府“梅莱托国际诗歌奖”等众多国内外文学奖项。参与摄制影视作品登上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获中国电视家协会等的荣誉。

 
无题
王猛仁

 
是浩荡的一组动词
窃取光明的白昼
有时,它迈动坚实的步伐
穿过瀚流
向平原突破
 
阴阴晴晴
又风风雨雨
所有被假意割裂的花朵
从曲折离奇的山路走来
而我,却逃不脱坚硬冰冷的说教
 
我的眼睛
被荒唐的春天曝晒着
众多不会凝固的微笑
仍如往昔
给他以致命的甜蜜
 
不必为一面镜子死守
我的视野是清澈的
手握着笔
似有某种解脱之感
任凭它哑口无声
 
  这首诗现代压倒了传统,如果按照传统的读法,我们收获的将是重重疑虑,觉得主旨是模糊的,有点声东击西、南征北战的意犹未尽。诗人使用了小说中的意识流,而且飞流湍急,从一个意象快速滑动到另一个意象。先是一组可怕的动词不停地穿越突破,使越来越多的人跌入黑暗的深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再就是生命的花朵被假意割裂,从山野被输送进虚伪的城市。这一切被诗人看到眼里,但眼睛“被荒唐的春天暴晒着”。春天带来了希望但又是荒唐的,微笑是甜蜜的但又是凝固的。这一切被一面镜子反射。诗人急欲摆脱黑暗、虚假、荒唐、凝滞的生存状态,情不自禁地喊出“不必为一面镜子死守”,离开镜子也只是暂时看不到,存在的依然存在。尽管现实不尽人意,但“我的视野是清澈的”。诗人的白昼是窃不走的,即使黑夜也闪烁着星光。诗人的花朵还在山野,在温暖的春风中绽放。这一切,都呈现在他充满理想和信仰的笔下。一支笔把诗人从困惑、压抑中解放,现实主义的镜子也只好哑口无声。庄子用化蝶释放内心的痛苦,王猛仁用一支笔面对荒诞的现实。这就是从古至今知识分子共同的宿命。这首诗,感觉在主导意识,意象在支撑意识,情感在滋润意识,想象在放飞意识,思想在照亮意识,意识裹挟着灵魂的冲突、挣扎和不安,现代性得以显灵,这是传统诗歌无法抵达的高度,是现代诗与生命的一次最美相遇。
 
  王猛仁1959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诗人、书法家。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星星》等专业期刊发表诗歌作品上千首。出版有《王猛仁散文诗》《王猛仁爱情散文诗》《沉默的花开》《养拙堂文存》(九卷)、《平原书》《平原歌者》《平原善辞》(汉英对照)、《王猛仁诗选》(汉英对照)等。先后获《诗歌月刊》主办的全国第二届“新神采杯”爱情诗大奖赛特别金奖,2007年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称号,2013、2015年度《莽原》文学奖,2013、2014《诗歌月刊》年度诗歌奖(散文诗),2017年度中国散文诗天马奖,第十八届黎巴嫩国际文学奖,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创作奖(2020年)、意大利“2021梅莱托国际诗歌奖”。原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周口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口市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周口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希腊文学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部分诗作被译成英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泰米尔语、日语、韩语、希腊语、俄语、荷兰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