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乡愁(组诗六首)
2025-07-31 作者:关劲潮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中国作协会员、当代诗人关劲潮作品选。
乡愁打造的船
我以乡愁打造一条船
顺着月光的江河划向故乡
去亲近一棵古楝树
亲近一丛粉色的蜀葵
回到枣花的花蕊
回到古柏的一丛根须
回到红杏的果核里······
把鸡鸭归窝牛羊回圈的叫声
装进船舱
把响彻村子的蝉叫虫吟
和泥土的呼吸
装进船舱
把荷塘月色苦楝花飘香
和童谣喊破晚霞的碎响
装进船舱
欲把故乡掏空
将她怀抱的万物
统统装上船
与我相伴到老
从此
故乡再也不是回不去的远方
而我的船太小太小
载不动 带不走的
是深深扎根于故土
永远也拔不走的一茬茬旧时光
船划进荷花深处
采撷一张荷叶滴落的露珠
一株麦穗飘下的麦香
还有几粒从夜空滴落的杜鹃啼鸣
再调入一勺月光 半罐清凉
煮一壶家乡老酒
飘散家乡人熟悉的味道
举杯邀明月
对饮邀荷花仙子
醺然一醉
便睡卧故乡的梦里
鼾声如雷
惊起蛙声一片
行 囊
出发前那个傍晚
我站在打麦场的草垛上
抠下夜空几颗星辰
轻轻装进行囊
怕它们漏掉抑或飞走
母亲将满心的牵挂
捻成长长的棉线
针尖蘸着灯火的宁静
将这个到处破洞的人世
补了又补 缝了又缝
她又把院子的一缕清风
槐荫里蚰子弹奏的野趣
梁窝里燕子水滴儿一样的呢喃
还有父亲抽烟袋的声音
连同她朴素的笑容间
隐藏的一束束弯曲的炊烟
一同掖进我的行囊
可喝遍四海水
却未饮到一杯清欢
外乡的风
偷袭了我的一囊乡愁
又削尖脑袋
在骨缝里钻来钻去
把乡土与方言搭建的骨架
拆得零零碎碎
精神瘦成一根麻杆
缤纷的梦
蔫成久旱的一棵草
当天涯的茶水凉了
缥缈间传来
故乡呼唤我乳名的声音
喝一杯浓烈的乡愁酿成的酒
将未结痂的疼
喊出来还给异乡
一颗被掏空的心
成了归乡的行囊
一踏上故土
便装进满满一囊草木含香
两个板凳儿
多少岁月过去了
院子老槐树下
总摆着两个小板凳儿
晒着同一片阳光取暖
迎着同一片雪花欢喜
笑声
打开春风里的花香
慢慢地
皱纹和夕阳一起变老
青丝被时光染白
在槐花飘落的白雪中
有一根根白发
遗落暖色的光
后来
槐树下仍摆着那两只小板凳
只是一直寂寞着
落满了尘土
风坐过
露坐过
月光坐过
落叶也坐过
而那最该坐的
却再也没有回来坐
树上鸟窝里的一对喜鹊
常年听不到
板凳儿上絮絮叨叨的话语
只好忍痛飞走了
留一段烟火在人间
母亲去了很远的地方
走了
就再也回不来了
可院子里的风没散
满树的枝叶仍在摇晃
屋檐下
几只麻雀还在谈论家常
母亲临走前
似乎叮嘱过它们
要用声息守住这个院落
有声
就有不散的魂
水瓮里灌满了水
瓦缸里盛足了面
灶火间堆高了柴
一罐子酱放在灶台
香油瓶挂在墙上
她要留一段不熄的烟火
给远道归来的子孙
让他们懂得啥才是烟火人家
母亲走的不声不响
就像活着时默默无闻
只把一辈子的旧影刻在墙壁上
支撑着老屋的骨架
把一辈子的酸甜苦辣的味道
留在人间
滋润着儿孙的心田
在舌尖化开
她的一个个旧日子
遗留老屋的梦
冥冥中
有个宁馨的梦
藏在老屋最柔软的地方
似栖落的蝴蝶
如闪烁的流萤
又像隐匿岁月草丛中的花朵
迟迟不肯凋落温馨的芬芳
莫非那是母亲临走
忘记收走的一桩心事
在岁月里幻化为梦的灵动
并扎下根系
与那些旧时的影子一起
常守老屋永不会衰老的时光
抑或是母亲
不曾踩碎的几朵月光
用喜悦酿成香醇的酒
珍藏墙角
期待归来的儿孙
细细品尝人世的沧桑
一个瘦弱的梦
独守一座空房
更深夜静时
与冷月同孤
与寒雪共眠
一腔翻涌的忧思
寒窗前张潮
从天上到人间
向谁诉说
慈母百年不变的柔肠
每当我从异乡归来
空屋里这个孤寂的梦
就会悄然站起
如一片落叶轻轻飘荡
带着一声亲昵
落在我的脸颊
柔和的眼眸
抚慰我一身风霜
颤抖的手
捧住这个不肯远离的梦
呼唤一声娘亲
心碎的儿子泪流千行······
粗瓷大碗
那只粗瓷大碗
还放在灶台
父亲没把它带走
只带走了他
“哧溜哧溜”吃饭的声音
这只大碗 一辈子
只习惯盛南瓜汤 红薯饭
盛野菜团子 米糠窝窝
不习惯盛大米面条烩饼
不习惯盛肉丝鸡蛋汤
粗糙硌牙的农家饭
上不了桌面
更不登大雅之堂
只适合盛在粗瓷大碗
盛得下满天繁星
盛得下一盘月亮
盛得下漫天风雪
盛得下满腹忧愁与水火苦难
一个农民的饭碗
盛过低微
却从未盛过下贱
盛过贫穷
却从未盛过落魄
盛过饥饿
却从未盛过乞怜
父亲走后
这只粗瓷大碗
再也没有盛过饭
但他说过的几句话
一直在那碗里盛着
雨漂不走 风吹不散——
“一个饭碗
只能盛自己命里有的
碗外的东西再多再好
也扒不进穷命人的饭碗
吃糠咽菜的碗
盛不了山珍海味
啥碗盛啥饭
命中注定
一个饭碗盛不了天下
可它就是老百姓的天!”
我以乡愁打造一条船
顺着月光的江河划向故乡
去亲近一棵古楝树
亲近一丛粉色的蜀葵
回到枣花的花蕊
回到古柏的一丛根须
回到红杏的果核里······
把鸡鸭归窝牛羊回圈的叫声
装进船舱
把响彻村子的蝉叫虫吟
和泥土的呼吸
装进船舱
把荷塘月色苦楝花飘香
和童谣喊破晚霞的碎响
装进船舱
欲把故乡掏空
将她怀抱的万物
统统装上船
与我相伴到老
从此
故乡再也不是回不去的远方
而我的船太小太小
载不动 带不走的
是深深扎根于故土
永远也拔不走的一茬茬旧时光
船划进荷花深处
采撷一张荷叶滴落的露珠
一株麦穗飘下的麦香
还有几粒从夜空滴落的杜鹃啼鸣
再调入一勺月光 半罐清凉
煮一壶家乡老酒
飘散家乡人熟悉的味道
举杯邀明月
对饮邀荷花仙子
醺然一醉
便睡卧故乡的梦里
鼾声如雷
惊起蛙声一片
行 囊
出发前那个傍晚
我站在打麦场的草垛上
抠下夜空几颗星辰
轻轻装进行囊
怕它们漏掉抑或飞走
母亲将满心的牵挂
捻成长长的棉线
针尖蘸着灯火的宁静
将这个到处破洞的人世
补了又补 缝了又缝
她又把院子的一缕清风
槐荫里蚰子弹奏的野趣
梁窝里燕子水滴儿一样的呢喃
还有父亲抽烟袋的声音
连同她朴素的笑容间
隐藏的一束束弯曲的炊烟
一同掖进我的行囊
可喝遍四海水
却未饮到一杯清欢
外乡的风
偷袭了我的一囊乡愁
又削尖脑袋
在骨缝里钻来钻去
把乡土与方言搭建的骨架
拆得零零碎碎
精神瘦成一根麻杆
缤纷的梦
蔫成久旱的一棵草
当天涯的茶水凉了
缥缈间传来
故乡呼唤我乳名的声音
喝一杯浓烈的乡愁酿成的酒
将未结痂的疼
喊出来还给异乡
一颗被掏空的心
成了归乡的行囊
一踏上故土
便装进满满一囊草木含香
两个板凳儿
多少岁月过去了
院子老槐树下
总摆着两个小板凳儿
晒着同一片阳光取暖
迎着同一片雪花欢喜
笑声
打开春风里的花香
慢慢地
皱纹和夕阳一起变老
青丝被时光染白
在槐花飘落的白雪中
有一根根白发
遗落暖色的光
后来
槐树下仍摆着那两只小板凳
只是一直寂寞着
落满了尘土
风坐过
露坐过
月光坐过
落叶也坐过
而那最该坐的
却再也没有回来坐
树上鸟窝里的一对喜鹊
常年听不到
板凳儿上絮絮叨叨的话语
只好忍痛飞走了
留一段烟火在人间
母亲去了很远的地方
走了
就再也回不来了
可院子里的风没散
满树的枝叶仍在摇晃
屋檐下
几只麻雀还在谈论家常
母亲临走前
似乎叮嘱过它们
要用声息守住这个院落
有声
就有不散的魂
水瓮里灌满了水
瓦缸里盛足了面
灶火间堆高了柴
一罐子酱放在灶台
香油瓶挂在墙上
她要留一段不熄的烟火
给远道归来的子孙
让他们懂得啥才是烟火人家
母亲走的不声不响
就像活着时默默无闻
只把一辈子的旧影刻在墙壁上
支撑着老屋的骨架
把一辈子的酸甜苦辣的味道
留在人间
滋润着儿孙的心田
在舌尖化开
她的一个个旧日子
遗留老屋的梦
冥冥中
有个宁馨的梦
藏在老屋最柔软的地方
似栖落的蝴蝶
如闪烁的流萤
又像隐匿岁月草丛中的花朵
迟迟不肯凋落温馨的芬芳
莫非那是母亲临走
忘记收走的一桩心事
在岁月里幻化为梦的灵动
并扎下根系
与那些旧时的影子一起
常守老屋永不会衰老的时光
抑或是母亲
不曾踩碎的几朵月光
用喜悦酿成香醇的酒
珍藏墙角
期待归来的儿孙
细细品尝人世的沧桑
一个瘦弱的梦
独守一座空房
更深夜静时
与冷月同孤
与寒雪共眠
一腔翻涌的忧思
寒窗前张潮
从天上到人间
向谁诉说
慈母百年不变的柔肠
每当我从异乡归来
空屋里这个孤寂的梦
就会悄然站起
如一片落叶轻轻飘荡
带着一声亲昵
落在我的脸颊
柔和的眼眸
抚慰我一身风霜
颤抖的手
捧住这个不肯远离的梦
呼唤一声娘亲
心碎的儿子泪流千行······
粗瓷大碗
那只粗瓷大碗
还放在灶台
父亲没把它带走
只带走了他
“哧溜哧溜”吃饭的声音
这只大碗 一辈子
只习惯盛南瓜汤 红薯饭
盛野菜团子 米糠窝窝
不习惯盛大米面条烩饼
不习惯盛肉丝鸡蛋汤
粗糙硌牙的农家饭
上不了桌面
更不登大雅之堂
只适合盛在粗瓷大碗
盛得下满天繁星
盛得下一盘月亮
盛得下漫天风雪
盛得下满腹忧愁与水火苦难
一个农民的饭碗
盛过低微
却从未盛过下贱
盛过贫穷
却从未盛过落魄
盛过饥饿
却从未盛过乞怜
父亲走后
这只粗瓷大碗
再也没有盛过饭
但他说过的几句话
一直在那碗里盛着
雨漂不走 风吹不散——
“一个饭碗
只能盛自己命里有的
碗外的东西再多再好
也扒不进穷命人的饭碗
吃糠咽菜的碗
盛不了山珍海味
啥碗盛啥饭
命中注定
一个饭碗盛不了天下
可它就是老百姓的天!”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