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刘年

没有阴影的乌托邦

——读刘晓平《大地行吟》诗序

2025-04-01 作者:刘年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刘年,著名诗人,中国作协会员,现任教于张家界学院,张家界市国际旅游诗歌协会副主席,《行吟诗刊》首任主编,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
 
1
 
他瘦,我肥。
他稳,我野。
他谦和,我痴狂。
他包容,我偏执。
他乐观,我悲观。
他滴酒不沾,我能喝四两。
他从容,我惶恐。
他常在主席台上,众人中央;
我习惯角落阴影,独来独往。
他谋事做人,没有破绽;
我千疮百孔,浑身漏洞……
性格差异甚大,
以至于认识刘晓平十三年了,
多次交集,
真正了解,
还是这次在他的诗集《大地行吟》里。
 
2
 
诗歌,是大地上长出来的——
有我们各自的诗意,也有
我们共同的诗歌观点。
有其诗《与山河对饮》为证:
 
“在餐桌上,我拒绝饮酒
不是我不会,是我认为桌上的饮酒过于俗气
跋涉过山谷,走过旷野、平原
辽阔的地平线已延伸到世界天涯
世界很大,人间太小
我愿与山河对饮,与诗歌对饮
空茫的大地有自然的能量和诗意
人世间只有悲欢,少有净土
酒是一种纯净之物
诗歌是一种神圣与纯净的土壤
需要一种阳光的照耀……”
 
3
 
好读好懂——
是我们共同的写诗初衷。
因为悲观,所以没有自信,所以不断否定自己。
初衷已经被我慢慢改变。
慢慢地,我会把诗歌往复杂处写,往深处写。
如今,耐读、隽永,成了我的方向。
因此,我会写得过于用力。
会写得举棋不定,焦头烂额,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所以杨痴草等一众朋友,说我的诗歌越写越烂。
刘晓平,一如既往,自始至终。
轻松,逍遥,直白,畅晓。
如履平地,一气呵成。
如观清溪,一眼见底。
如吃雪糕,入口即化。
这种坚持,很多人称为顽固的,很多人也称之为执着。
如其诗《戴上圈圈的小猴子》
 
“……一只戴上圈圈的小猴子
站在一边看 它还不会猴耍
从戴上圈圈的那一天起
它就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它看见了人群中也有个手上戴圈的小孩
休息的时候
小猴子来到了戴圈的小孩身边
小心地抚摸着小孩手上的银圈
有种十分无奈的同情望着他
使劲地撕扯着脖子上的铁圈圈
它想要重新获得自由
它不懂得男孩手上的银圈圈
那是他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爱
它根本就不懂 原来
这就是人与猴的区别……”
 
简单,白描,不渲染,不夸张。
小猴和小孩,铁圈和银圈。
兽类与人类,奴役和真爱。
一经对比,便触目惊心。
又如其诗《草树》:
 
“草树 一看到你
我就想起 我
儿时的草树 那时
夜晚没有电视和电脑
乡村的草树间 便是
伙伴们捉迷藏的天堂
亲亲的小妹呀
你要找的那个人
如今是否找到……
今天看到你 草树
你完全变了模样
沉默着 你
就像一位哲人——
献了谷子 再献
身子 稻草等着
主人的最后安排……”
 
整首诗读来,就像一个老人的喃喃自语。
不刻意,不用力,有感情,有哲理。
草树,这种普通的,不被人注意的
一棵卖不出二十块钱的,
被小孩烧了不会扇巴掌只会骂几句的事物,
被作者赋予了高贵的灵魂。
 
4
 
进入他的诗集,仿佛进入了没有阴影的乌托邦。
所到之处,都是阳光普照。
满纸耀眼的火热,阳刚,生机,向上,希望。
满纸肯定,一点后悔都没有。
就连孤独,
如影随形、锥心刺肉、敲骨吮髓的孤独,
我会用手术刀分割切除的孤独,
我会用铁锤和凿子想办法刻进石头内部的孤独,
我把它写成七十二度一点就燃的酒精的孤独,
刘晓平依然是满脸温和地写,
如他做事的风格一样,
慢条斯理,有条不紊。
按部就班,层层推进。
有《石头是我灵气的朋友》为证:
 
“走出故乡的山水后
视石头是我灵气的朋友
石头不语
星光下唱起献给月亮的赞歌
世间冷酷
石头常在我跋涉的旅途赐座
人间无情
石头常是我人生花开的座基
大石头小石头
都是我知己的好朋友
石头没有表情
却常传给我一些花开的秘语
当阳光晒干了花色
当月色回归了蓝天
石头便是我唯一的朋友
我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它
困于冷暖不能自拔的心便归于平常”
 
将明媚的阳光,涂在孤独上。
于是乎,孤独便不再孤独。
于是乎,孤独变成了寂寞,变成了静默。
最后,变成了慰藉。
 
5
 
张家界有一种莓茶。
于舌尖涩,于舌根甘,于喉下爽。
不提神,不醉人,不打农药。
不给人压力,
不让人危险,
却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压。
正如其诗,
亦,恰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