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施施然

从隐居富春山,谈严子陵的审美力

——第20届中国三月三桐庐诗会

2025-04-21 作者:施施然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施施然,诗人,画家,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走进德令哈采风诗歌作品选。
  富春江的烟雨深处,严子陵钓台静立千年。谢灵运、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代文人在此留下了千余篇诗文江弱水教授考证是七千余篇。近年,藉由“桐庐富春江诗歌节”、“三月三诗会”等在全国葆有影响力的诗歌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当代诗人也为严子陵钓台留下了璀璨诗篇。这些穿越时空的唱和,不仅是为了纪念拒绝光武帝刘秀的再三征选择在此垂钓的传奇隐士严子陵更是致敬中国文化特有的"隐逸传统"
  我们致敬严子陵,不是要效仿古人归隐山林放弃现代文明,而是在快捷至上成功学至上人工智能时代,当大数据算法精准推送欲望,消费主义不断制造焦虑,我们需要在心灵深处重建一座精神钓台一根"精神的钓竿"时常警醒着自己。
  富春江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著称,江水清澈如璧玉,两岸山色幽远,这种自然景观的灵秀与严子陵追求的超然世外淡泊名利”的精神高度契合。富春山水因严子陵的隐居而被赋予文化内涵而富春江则以其山水之美反哺其精神境界两者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隐精神的典范。
  寻访严子陵“富春精神”的元代黄公望画笔下著名的《富春山居图》,是富春山水之美的最佳佐证。提到《富春山居图》,不得不提到我亲睹这幅画作真迹的经历。
  2015年,我随河北省作家协会作家代表团,应《中国时报》邀请游访台湾。我们知道,蒋介石在败退台湾时,带走了价值百万亿的中国历代稀世珍宝和书画精品六十余万件,其数量、品种之巨,导致台湾故宫无法一次展出,要每三个月轮换一次展品。台湾故宫博物院坐落于台北市的士林区,在参观过程中,我亲验了这一说法。从距今两千八百多年前周宣王时期的“国之重器”毛公鼎,到清代光绪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翠玉白菜”,从金线织绣的龙袍,到宫廷器物珍宝,展厅里层层递进的珍品令观者眼花缭乱,怎一个人间富贵了得。直到我转过走廊,一巨幅墨色山水赫然映入眼中。
  这幅山水画卷,静静占据着一整面墙。画面峰峦起伏,林莽深秀,笔墨披纷,一派静寂苍远的幽深气场扑面而来,直击人的灵魂。一时间,我竟看呆住了,之前所见一切珠光宝气、热闹繁华,如云烟,顷刻间全忘却脑后,眼里心里只有这幅山水图。震撼之余,我俯身走近,仔细查看画幅右下角的注解标签(因我近视,加之光线幽暗,我必须离得很近才能看清)。只见一方小字赫然写道:《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元代)。
  这次令我印象深刻、终身难忘的观画经历,正印证了我今天想侧重表达的:严子陵杰出的审美力
  审美力是个体感知、理解、评价和创造美的综合能力,包含对情感、文化、哲学等深层内涵的洞察和智慧。审美力是人与人之间最不可逾越的鸿沟,其优弱差别可直接将人与人区分开来。严子陵的审美力包含人格审美,也包含对隐居之地的审美选择。别人觉得学而优则仕、做官通达是美,他却早早觉察出“盖光武察察自用,其后宰辅多不以礼退”(宋濂《苍云轩铭》);“试把渔竿都掉了,百种千般拘束”(范成大)。在隐居环境的选择上,严子陵以杰出的审美力选择富春江作为栖居地,与富春江的山水之美形成了深刻的精神共鸣,使富春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追寻精神自由的永恒象征。

  2025329


附施施然致敬严子陵之作:

严子陵钓台

晚夏。雨后空气爬满了青苔
木樨、红枫,你走过的山路还在
但富春江水已漫过山腰了
微凉。白鹇鸟
从杉树枝上振翅
飞起的姿势
高出我胸中升起的水位

倏忽而过的,是你吗,子陵君?
那羽翼划出的弧线
在湿漉漉空气中
并未涣散,而鸟鸣悠远

子陵,数千年已过,不必再
执意为官位躲闪。你看
皇帝的龙舟早已驶远
此来,只有桐庐上好的米酒
(桂香深处千杯不醉)
和阅后可焚的诗

我的诗,不用来换酒钱
它只适合用来垂钓。在月朗风清
的夜晚,钓深埋体内的逆鳞
与刺
钓泥泞中的孤高

2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