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思理活力与艺术魅力的多元映现

——读包容冰《生命交响曲》等四首短诗

2025-03-20 16:46:18 作者:陈明火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陈明火,笔名执仗,湖北省鄂州市峒山人。湖北省作协第五、六届委员。已出版著作《无锁的情空》《挑剔名作及评点》《包氏佛诗的考索》等十二部(三部中英对译),主编省级教材《综合阅读》等三十余部。有两百余首(篇)译成英、日、希腊、俄罗斯、韩等文字,曾获《中国作家》2003年“全国评比”特等奖、希腊作家、艺术家国际协会2005年度“欧洲联盟杯”奖等多次。另有陈明火诗文评论集《抒情者的迷途》一部。

  著名佛教诗人、作家包容冰的“《生命交响曲》《离群索居》《雾里看花》《苦苦菜的苦》等四首短诗,入佛哲之境,传岷州之美,升灵魂之幡,读之让人心旌摇曳,净土可期……”(执仗的风之微信语)。诗中,以深邃的哲思、细腻的情愫与自然的意象,组构起多声部的有关“生命”的宏大“交响曲”。这些各具特色的短诗,宛如一面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生命现场的脆弱与坚韧、孤独与追寻、苦难与感恩等诸多复杂的元素,可视为是思理活力与艺术魅力的多元映现,能引领读者踏上一场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之旅。​

  《生命交响曲》,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一句“在一切事物的铺排中/脆弱的生命犹似易碎的瓷器/高贵而不可复制”,可见包容冰站在哲学家、佛学家与诗人的高地,将生命比作“易碎的瓷器”,形象地凸显出生命的脆弱特质。同时强调了“特立独行的灵魂”,尽管有看不见、听不清、摸不着、嗅不到的“无色无味无形无声”之处,但其中还是存在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不可忽视的永恒性。诗人的这种山包海容的思想与艺术高度融合的涵盖力,可让我们在面对生命体的“与缘显像”时豁然开朗。只因我们能在这种“山包海容”里,获取“脆弱”与“永恒”的鲜明对比,进而引发一些“无论胎卵湿化,其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生命存在方式的深刻反思。

  “以灵长类动物的生命作为交谈的蓝本”,诗人让“我”在“圣哲的典籍里/看到光明璀璨的照耀,奇迹凸显”的思理层面,以聪敏的悟觉选择从人类的视角出发,奏响“七情六欲的乐章”与“生老病死人生的哀歌”,指出生命多以悲剧收场,而喜剧则如“凤毛麟角”。不用说,诗人的这种对生命悲剧性底色的深刻洞察,饱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悲悯。为了加深这种生命的“底色”,诗中自始至终都在着力描绘“弱肉强食”、“鬼哭狼嚎”的生命场景,可说是对人世间残酷生存法则的艺术性写真。另外,“我仿佛是导演又是演员”的“角色转换”,也暗暗地探寻了“事物成住坏空的来龙去脉”的实相,展现出对生命运行规律的深度剖析与多维思考。

我给易碎的生命套上抗战的甲胄
在喜怒哀乐中寻找平衡的支点
于求生中寻觅不死的路径和法门
成为处世的第一要务。剥开生死的画皮
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尾节,已看清了万事万物真相的“我”在面对生命“易碎”的客观现实前,以觉悟者对生命体的人生“出路”采用了不同方式的探求,其目的就是为了体现“我”的大慈大悲——保护好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对“易碎”的,可“套上抗战的甲胄”;对“喜怒哀乐”的,可“寻找平衡的支点”;对“求生”的,可“寻觅不死的路径和法门……换言之,就是为不同的生命“剥开生死的画皮/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使其不再沉迷,能真正做到脱离人生的苦海。​

  《离群索居》,展示了个体生命与世界的关系。

天生就是一个善于独处的人
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我才感觉
和天地融为一体,整个世界被我拥有

  “我”,直言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善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和天地融为一体”,能感受到对整个世界的拥有。很明显,诗中的这个“我”是一个觉悟了的“我”。这个“我”能远离“世间的热闹繁华”、“酒肉兄弟们”、“财色名食睡”等,营造了遗世独立的独特氛围。

  “青灯黄卷的日子孕育菩提”,表明“我”(亦包括诗人自己)在孤独中进行精神的修行与人生境界的升华。于是,“人生就是一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的自然暗喻,便应时而生、顺时而动了。这个暗喻,既生动地概括了人生异常的复杂,又为芸芸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头出没,无有出期”而埋下伏笔。这里,诗人进一步强化了生命的一种无奈感与“我”在“离群索居”时“将浩荡的红尘一眼看穿”的亲身体验。

  而诗之隐深处,就在于诗人用浅显的诗句表明了一种因果或明因识果的潜在意义——只因“我”接受了“世尊”的教诲,才有能力把“世尊告诉我的,我告诉了世人”,其深深的含蕴里有一种超脱尘世后的佛悟、担当与期待。​

  《雾里看花》,以独特的视角回顾往昔深情。

  “用雾里看花的方式看你,朦胧就是一种天然的美”,为全诗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艺术氛围。包容冰借此让“我”回忆起在岷州大地的洮河岸边与十八岁青春相关的经历。

  “囊中羞涩的人,摘一捧梨花充饥”、“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笑我的赤贫”之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几个精彩细节的描绘,在对往昔生活窘迫的追忆中增添了一抹酸楚的苦涩。

伊人哪里去了,麻雀哪里去了
索西城的古城墙也荡然无存
唯有梅川山咀的佛塔义无反顾地等我

  诗中的“去了”、“去了”的反复运用,暗示着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往昔曾经发生的一切似乎皆已消逝。而“我”还是原先的那个“我”,记忆着过去了的与“你”相关或不相关的“此情此景”,甚至记住了“梅川山咀的佛塔义无反顾地等我”的那座“佛塔”。正因为有了这个“佛塔”给了“我”人生的无限光芒,才能让“我”看清了过去、现在与未来。

  画面,在变幻着。“弹指一挥间,我走出四十年的迷雾/在菩提树下等你”,“我”又像过去面对“你”一样还在等着“你”的到来。不过,这次的“我”,不完全是几十年前的那个“我”——那时“我”是一个“赤贫”的“我”。而今,“我”是一个精神富有的“我”。借此“赤贫”与“富有”的对比,我们可以进行一番深层次的发掘:能体悟到已拥有菩提或“菩提树”的“我”,在等一个像“我”一样的已经觉悟了的“你”。不仅如此,诗人在展示了“我”在岁月的迷雾中始终如一地追寻那一抹“梨花雪白的记忆”的“花”,就是想展现出对过往情感的珍视与不舍,暗示着志同道合的“我”与“你”,可一起走向值得期待的那个黄金灿烂、光寿无量的世界。​

  《苦苦菜的苦》,围绕“苦苦菜”这一鲜活意象,将生命的苦难与感恩紧密相连。

想起当年的救命恩人
我才没有在童年饿死,抛尸荒野

  诗人回忆起童年时“苦苦菜”,省去了比喻修辞手法中的本体“苦苦菜”与比喻词(像或是……),直接将其作为喻体——即“救命恩人”,可见诗人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时的灵动与节制。只因有了可以充饥的“苦苦菜”,才有了使自己免于饿死的经历,不至于“在童年饿死,抛尸荒野”。这样,一种难能可贵的感恩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多年后在酒店看到“苦苦菜”,便有了寻找到“救命恩人”的特殊感觉:

苦苦菜的苦,就是我的苦
苦苦叠加在一起,我就不知道
是谁的苦。泪痕早已被岁月擦干

  一个“苦苦菜的苦”与“就是我的苦”的“苦苦叠加”,是富有深意的多重意象层叠,能让“我”找寻到与自身苦难记忆的情感共鸣。

  我的血脉里仍然流淌着苦苦菜的泪水

  一个耐人寻味的情节,是老妻从乡村带来了苦苦菜,“每餐凉拌一盘”。此时,诗人不再停留在曾经的“苦苦菜”与“我的苦”的“苦苦叠加”,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写到“丝毫品尝不到苦苦菜的苦”,却反问“真的苦尽甘来了吗”的动人情节,这就暗暗地表明即便生活条件改善,往昔的苦难经历在生命中留下的深刻烙印是难以磨灭的。只因为“我的血脉里仍然流淌着苦苦菜的泪水”,表明“我”对那段苦难岁月的铭记与对生命苦难根源的持续思索,才有了用那“苦苦菜的泪水”与“我”的感恩之情一起点燃的精美诗句——

  救命恩人,把你的芳名写进诗里
  我的诗就有了你一言难尽的苦味

  《生命交响曲》等四首短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

  《生命交响曲》运用了新颖的比喻,将生命体比作易碎的瓷器,形象地展现其脆弱的一面,又以“七情六欲的乐章”、“生老病死人生的哀歌”等深情表述,从一种抽象的情感层面构建起生命之借物喻理的“交响曲”意象,诠释了生命之平等及因果循环等佛思哲理。《离群索居》通过巧妙的对比,将人世间的繁华与个人的独处相对照,凸显了内心深处的无穷追求,做到了以简洁的语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雾里看花》以回忆为主线,借梨花树下、古城墙、佛塔等自然景象,营造出朦胧而怅惘的诗意氛围,展示“我”与“你”的灵魂之约与觉悟之旅。《苦苦菜的苦》则是借物托情,把苦苦菜与“我”的自身苦难经历相连,在一种物我共情的朴实话语里,饱含了“我”以情动人的真挚情感。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四首短诗的不同方面把握包容冰诗歌中思想艺术的多维度展示。如:意象与隐喻运用的精妙绝伦、哲思与情感的紧密结合、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等。

  意象与隐喻运用的精妙绝伦。

  四首短诗里,如“易碎的瓷器”、“雾里看花”、“苦苦菜” 等意象,不仅生动地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而且相互交织,构建起一个丰富而立体的诗歌意象空间。《生命交响曲》,“脆弱的生命犹似易碎的瓷器”,将生命比作瓷器,生动地展现出生命的脆弱与高贵,同时隐喻了瓷器的“不可复制”又强化了生命独特的特质。这一意象不仅直观可感,更引发读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又如 “弱肉强食的相互倾轧掠夺厮杀,吞食,一刻都未消停。万物在鬼哭狼嚎”,“鬼哭狼嚎”这一意象,营造出有情众生在互相啖食、宰杀中的残酷、惨烈的氛围,形象地描绘出生命在弱肉强食,自然竞争中的艰难处境,隐喻了生命交响曲中这一乐章的悲催与残酷性。《雾里看花》里,“雪白的梨花”这一意象,既象征着曾经美好的回忆,也隐喻了青春的纯洁无瑕。“梨花”与“囊中羞涩的人摘一捧梨花充饥”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悲剧色彩。而“梅川山咀的佛塔”则作为一种永恒与坚守的意象,与世事变迁相对照,隐喻了时间的无情和某些事物的恒常。《苦苦菜的苦》中,“苦苦菜”这一核心意象贯穿全诗。它是诗人童年的救命恩人,承载着诗人过去饥寒交迫的痛苦记忆。通过对苦苦菜的描写,如“苦苦菜的苦,就是我的苦,苦苦叠加在一起”,将个人的苦难与苦苦菜紧密相连,使苦苦菜成为诗人生命苦难历程的象征或隐喻,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哲思与情感的紧密融合。

  《生命交响曲》探讨生命的本质,“特立独行的灵魂,无色无味无形无声,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与缘显像,无论胎卵湿化,其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展现出对生命平等和灵魂本质的深刻哲思。这种哲思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诗人对生命悲剧性的感慨相融合。诗人提到“以满天星辰的悲剧收场,喜剧凤毛麟角”,在对生命终极结局的思考中,融入了自身对人生的悲观情感,使哲思有了情感的温度,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在《离群索居》中,诗人表达了“离群索居,孤独洇染,诗意纵横,我将浩荡的红尘一眼看穿”的情感,同时蕴含着对人生如“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在六道轮回中难以解脱的哲思。这种情感与哲思的交织,让读者既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又能引发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

  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

  包容冰的《生命交响曲》等四首短诗,语言风格质朴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如“想起当年的救命恩人,我才没有在童年饿死,抛尸荒野”,这种直白的表述,如话家常,却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对过去苦难的深刻记忆和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又如“世间的热闹繁华远我而去,酒肉兄弟们拂袖远我而去,财色名食睡远我而去”,运用排比的句式,以质朴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离群索居时与世俗事物的疏离,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感染力。在质朴的基础上,诗人包容冰又通过巧妙的炼字和独特的表述,使诗歌富有表现力。如“雾里看花的人,走在梅川古道上,搜寻梨花雪白的记忆”中的“搜寻”一词,精准地表现出诗人在回忆过去时的那种努力寻觅、渴望重拾难忘记忆的状态,使诗歌的画面感更加生动。

2025年3月13日—14日于鸟缘居

附:   
生命交响曲(外三首)
 
包容冰

在一切事物的铺排中
脆弱的生命犹似易碎的瓷器
高贵而不可复制。特立独行的灵魂
无色无味无形无声,不生不灭
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与缘显像
无论胎卵湿化,其实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用灵长类动物的生命作为交谈的蓝本
我有权利弹奏七情六欲的乐章
合奏一曲生老病死人生的哀歌。其实
都是以满天星辰的悲剧收场,喜剧
凤毛麟角。只能在圣哲的典籍里
看到光明璀璨的照耀,奇迹凸显
 
弱肉强食的相互倾轧掠夺厮杀
吞食,一刻都未消停。万物在鬼哭狼嚎
优胜劣汰的因果循环中演奏生命的交响
我仿佛是导演又是演员,角色转换中
摸清了事物成住坏空的来龙去脉
 
我给易碎的生命套上抗战的甲胄
在喜怒哀乐中寻找平衡的支点
于求生中寻觅不死的路径和法门
成为处世的第一要务。剥开生死的画皮
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离群索居
 
天生就是一个善于独处的人
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我才感觉
和天地融为一体,整个世界被我拥有
 
世间的热闹繁华远我而去
酒肉兄弟们拂袖远我而去
财色名食睡远我而去
在陋室独处,青灯黄卷的日子孕育菩提
 
人生就是一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先加减,后乘除。机关算尽
仍然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无有出期
 
离群索居,孤独洇染,诗意纵横
我将浩荡的红尘一眼看穿
世尊告诉我的,我告诉了世人
茫茫人海,缘生缘灭间,我的轨迹
心跳与呼吸在千首分行文字间律动

                      
  雾里看花
 
用雾里看花的方式看你
朦胧就是一种天然的美
这和远处看人近处看事异曲同工
 
世间花里胡哨的东西扰乱了我的心性
从此我也不再想你赛花的娇艳
几十年杳无音讯,十八岁的青春
定格在洮河岸边。我在雪白的梨花树下
等你多时,囊中羞涩的人
摘一捧梨花充饥。几只麻雀
叽叽喳喳,交头接耳,笑我的赤贫
 
伊人哪里去了,麻雀哪里去了
索西城的古城墙也荡然无存
唯有梅川山咀的佛塔义无反顾地等我
 
弹指一挥间,我走出四十年的迷雾
在菩提树下等你。西头灵鹫寺
残破不堪,西天佛子去了北京
至今没有回来。改朝换代几百年
雾里看花的人,走在梅川古道上
搜寻梨花雪白的记忆

  
苦苦菜的苦
 
想起当年的救命恩人
我才没有在童年饿死,抛尸荒野
三十岁前,饥寒不停撕扯
前心后背。我常在辽阔的黑夜
一个人望着满天星辰,搜寻——
不知哪一颗才是眷顾我活着的神灵
 
而今离开乡村多年
在酒店常要点一盘苦苦菜,价格不菲
它是和我的救命恩人同根同族
苦苦菜的苦,就是我的苦
苦苦叠加在一起,我就不知道
是谁的苦。泪痕早已被岁月擦干
 
老妻在乡村的黄芪地里
捡来两大袋苦苦菜,洗净炸了六小锅
捏成团冻在冰箱,慢慢享用
每餐凉拌一盘。我丝毫品尝不到
苦苦菜的苦。真的苦尽甘来了吗
我的血脉里仍然流淌着苦苦菜的泪水
 
救命恩人,把你的芳名写进诗里
我的诗就有了你一言难尽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