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荐读|顾偕读张汉青:《以华章自蓄其徳 携情操不断往行》
——品鉴《张汉青诗词选》并漫谈

顾偕:上海市人。中国作协会员,广州市作协原副主席,第五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代表。曾为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广东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及广州市委宣传部“跨世纪人才”和广东省委宣传部“十百千文艺人才”培养人选。在《芙蓉》《花城》《湖南文学》《诗神》《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长诗近30部,著有《顾偕长诗选》《太极》(英文版)等诗集九部,电子版新作诗集、评论集两部。诗作曾被拍摄成电视诗、电视音诗在中央电视台、香港等全国30余家电视台播出,多部诗集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香港图书馆、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收藏。长诗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三年诗选》等多种专家选本,获“第五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文本奖”。
汉青前辈是位老领导老同志,早有听闻其政余或退居时,以才学挥笔,擅长用诗歌反映时局,用蕴含真实而纯正的胸襟,寄托深沉的家国之感。这些言辞真切、情致感人的诗词作品,尽管大多来自作者的行吟偶得、雅集酬唱等,但均不乏鲜明的倾向性,自是亦构建成了不少动人肺腑的篇章。
粲然白发与梅同,犹自心仪岭上松。
且喜骋驰风雨后,漫吟山水得从容。
——《自题赏梅照片》
中华诗词无疑属于国粹的重要部分,今人所诵之句,纵然需有古今相通态势,但万里千山事在目前,仍更着意推陈出新,务必于“云卷云舒写情怀”时,阐发出不少当下新意来。汉青同志在新世纪新时期的感怀一样是多重性的,无论是“自古诗魂系国事”内容,还是与时代对话与往事谈心,这些几乎不用典就能盈面而来的新鲜大雅之作,既清丽朴实,又豪迈得当,一情一景笔力深厚亳无束缚,根本看不到袭用古人滥熟的字面,许多想象㝢意高迈荡坦,多般浩然之气亦非凭空寄托,而实有一种诗学思想的时代特征。清代顾炎武说“诗主性情,不贵奇巧”,故此能够真正做到每每在“繁花灼灼抒清韵,珠水滔滔唱激情”澎湃胸襟抒发时,不追求幽深亦不迷失径途,且可让意象张力一泄千里,想来这般不玩词采的另一种崇高与纯粹,亦堪为诗词创作,在今天的积极的时代意义和进步的文学精神。
“ 征程漫漫试回眸,迈步夕阳一老牛。新纪曙光催奋发。频敲好句再登楼。”(——《生日述怀·三》)突破旧体系障碍,摆脱传统重负,寻找思想的超越与创新,不受限制地为旧躯体注入新血液,这在如何提升旧体诗的肌理内涵上,应当至今仍是我们探求某种古老艺术品种的发展和发扬光大时,值得深思熟虑的一种价值观的反映。
汉青同志曾经身居高位,但其作品却无半点虚假张皇诗风。正所谓“初衷不改倚忠诚”,“漫吟山水得从容”,他实质的灵魂与心灵展现,亦都是不存私欲宣泄的社会投影,并且勃蓬向上,契合丰富的人文层次,平实中又不乏一定的精神高度:
锦绣河山盘古开,嫣红姹紫匠心裁。
谁家春燕啁啾唱,闪亮银星唤友来。
——《春郊路上》
诗歌要有主张,更不可或缺判断准则。中国三千年诗史,尽管诗道变化兴衰、迭嬗升降不同,但诗歌的发展,亦是个必然的进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旧体诗的创作与创新,一样可以推动诗歌的繁荣与进步。唐诗能垂荫,宋词可开花,只要文学表现的对象,不仅仅是客观世界,格律一样更能融入格调,充分做到诗之所至,情无不至,进而卷舒独立,情依以生。
尼洋碧浪忆遐荒,小镇于今着靓妆。
街道平平迷眼绿,张张笑脸好风光。
巨桑千载迎风雨,古柏浓荫沐艳阳。
灵气独凭心裁出,创新最是意飞扬。
——《入藏吟草·林芝》
“邀君共醉一壶醉”,声色言情均气骨。在婉情抒情方面,汉青同志纵然年岁已高,却同样并不逊然和保守,作品亦总有高出一般的磊落之大风。这是一种本质清朗造就的诗境魅力感受,思维指向的透达与透彻,或以瑰丽织就日月远行的品格,或以素心之语大雅之响,光华流露出精神长河的磅礴浩涌。只要自始自终坚守美学原则,诗之心声决不违心而出,便是旧风格亦会含新意境,诗境激荡照样能使遣怀言情的神韵,在别创诗界一样辽阔。
曾忆当年小道行,钳工巨匠绘心萦。
狂飙霜雪赤诚在,荆棘崎岖似院庭。
——《赣南诗草·小平小道陈列馆》
创作者的主体人格及其道徳修为,从来都会影响到作品的高下与深浅。心中向往的一草一木,依然可以包含更多的理念诉求和审美感受中见识的勇气及胆略。好诗往往都是有针对性的,并非都是简单的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既然社会政治风俗在变,诗歌自然也会随之而变。惟有在变中求继承,在变中求创新,如此不拘套路的独抒灵性,才犹显自然的宝贵。譬如作者书中的较长制作《九寨沟》,就发挥得沛然大气,不乏粲丝而绚丽。当然,更出色的上品亦在卷中,在此就不一一缕述。饮色男女,皆可文章。若形为诗赋,自当其道万千。古已有之的诗词并非早已是枯木朽株,反倒汉青同志的这些作品,不少返朴归真如清澈水质,空明而美观。
诗人早已不是青春年华,却在英雄暮年能以浪漫笔调,为歌唱生命率性而为。如此骄人状态,总能携思想与情感,继续不忘在华章中人生前行,其既无愧“旧体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亦更为吾辈奋进之楷模。
说到底,这本厚重的“诗词选”,固然谈不上已是菁华极盛,但其光彩,却亦足以用自己前后一致的追索流连,溢于世宙。
2025.3.28于广州黄埔上午

张汉青,1931年生,广东揭西人,曾为广东省委《上游》杂志编辑,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南方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离休。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团成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岭南诗社社长。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并一直坚持业余创作。出版散杂文集《挑灯集》《故乡的榕树》,论文集《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专集《张汉青文集》;主编《精神文明学》《广州百科全书》《改革开放在广东——先走一步的实践与思考》,参与主编《新三字经》《社会公德四字歌》《家庭美德五字谣》。《张汉青诗词选》,2025年2月花城出版社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