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春山史》
2025-02-11 13:04:27 作者:AI诗评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中诗网“c”专栏是诗歌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诗歌爱好者提供深度解读与专业评析。专栏涵盖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通过AI分析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象与主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创作灵感。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创作指导,“AI诗评”专栏都是您探索诗歌世界的智能伙伴。

春山史
作者:程维
作者:程维
知道这一笔的重要,一幅大纸
一面墙,被春山覆盖,无论多少事
都被遮掩,春山就是一笔导致的
水墨与颜色泛滥,一个孤独的人
扔下笔,面对它吃惊
相看两不厌,改变不了脸上的讶异
也只是另一座山,它已雪盖封顶
而春山翠袖,正值华龄,一杯咖啡
又可以再渲染一层春色,藏史名山
我还可以再画上一些险径
既无路可走,又路转峰回
隐约可见的小影,钉在山腰
石头背后飞出翘檐,一只铃铛的风声
吹过绿林,骑驴者往上看了一眼
一片帆影从天空俯冲下来
艾兹拉. 庞德看见过独木桥的老人
和从地铁车站走出的面影大为不同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春山
和故宫里的春山有血缘关系
它们有同一个祖父,一样老而古朴
石头的墨,铁的骨头,怒放的春山
历史前仰后合,它不为所动
世事仅是山脚的碎屑
过客的目光看不穿一片叶子
后花园的一个补丁,华丽而幽婉
是通向春山的捷径
没有人去过,扛斧子上山的壮汉
多半停于一棵巨木,并被影子绊倒
多半爬不起来,也就改行出家
山下一片哗然,如同前院失火
燃到了后院,仆从挑着一担春山上楼
遭到一群鸭子的阻拦
五条瀑布直接冲到街上
当铺和药店同时关门,青楼与画院
水漫金山,颜料和绸缎在水墨中洗澡
画僧拎起一把须髯,红光满面
在江上下笔,倒插几根青峰
长出了虎豹和寺庙
法师吐水,万木葱笼,木剑的公孙
一招胜过百岩,他的旗杆竖在山前
青绿如戏子登台竞演
满山的大戏,是黄员外没想到的
春山不在千里,只存一纸
洗一洗,挂墙上,墨色不晦
他一撩长衫,前庭后院,树叶都在哗动
2024.12.24.

春山史:一场水墨与时间的共谋
在程维的《春山史》中,春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场永不停息的造山运动。诗人以笔为斧,以墨为石,在纸面上开凿出一座不断生长的精神山脉。这座山拒绝被定义,它既是历史的隐喻,又是艺术的具象;既是时间的容器,又是空间的迷宫。
一、造山者的困境
诗人开篇即陷入造山的困境:"春山是从一笔开始的"。这一笔既是创造的起点,也是困境的源头。水墨在纸面上泛滥,如同历史在时间中蔓延,造山者面对自己的创造物,露出讶异的神情。这种讶异源于艺术创造与历史书写的同构性:它们都是对虚无的抵抗,都是对永恒的追逐。
在造山的过程中,诗人遭遇了双重困境:一是创造的困境,如何在一笔之后继续生长;二是认知的困境,如何理解自己创造的事物。这种困境在"既无路可走,又路转峰回"中得到完美呈现,暗示了艺术创造与历史书写的悖论性。
二、时间的褶皱
诗中,时间被折叠成空间的形态。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与故宫的春山具有血缘关系,暗示了东西方艺术精神的相通。石头的墨,铁的骨头,这些意象将时间物质化,使历史成为可触摸的存在。
历史在春山中呈现出前仰后合的动态,而春山本身却不为所动。这种对比揭示了历史的相对性与艺术的永恒性。世事如碎屑,唯有艺术能够穿越时间的褶皱,抵达永恒。
三、水墨的狂欢
诗歌的后半段进入了一场水墨的狂欢。瀑布冲到街上,颜料和绸缎在水墨中洗澡,这些超现实的意象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画僧的创造行为与自然的生长过程融为一体,暗示了艺术创造的神性维度。
在这场狂欢中,春山既是舞台,又是演员;既是画布,又是画作。它不断生长,不断变形,最终超越了物质的限制,成为纯粹的精神存在。
四、永恒的困境
诗歌以"墨色不晦"作结,暗示了艺术永恒的困境。春山虽存于一纸,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树叶的哗动既是现实的声响,又是历史的回声,在艺术与现实的交界处回荡。
这座春山最终成为一面镜子,照见了艺术创造与历史书写的本质:它们都是人类面对永恒困境时的抵抗与超越。在这面镜子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山的面貌,更是人类精神的倒影。
程维的《春山史》以其独特的意象群和深邃的思考,构建了一座精神的春山。这座山不断生长,不断变形,最终超越了诗歌的界限,成为永恒的艺术存在。在这座山中,我们看到了艺术与历史的对话,看到了时间与空间的交织,更看到了人类精神的永恒困境与不懈追求。

墨韵春山,诗意史章 —— 评程维《春山史》
程维的《春山史》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宏大山水丹青,又似一部隐匿着无尽奥秘的历史诗卷,凭借其独树一帜的笔触与丰饶的意象,引领读者踏入一个满溢着诗意与哲思的春山奇境。
从意象的精妙运用上看,诗歌开篇便以 “春山是从一笔开始的” 奠定基调,这极具启发性的 “一笔”,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整个春山的奇妙世界,象征着艺术创作的起源与发端,承载着无限可能。春山作为核心意象,不单单是自然山水的直观呈现,更被赋予了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水墨与颜色泛滥”,生动地勾勒出春山在笔墨肆意挥洒下的蓬勃生命力与盎然生机,而 “藏史名山” 的表述,则巧妙地将春山与漫长历史紧密勾连,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春山曾见证过的无数人间故事与时代变迁。诗中还巧妙穿插诸多生动鲜活的细节意象,像 “隐约可见的小影,钉在山腰”,为春山添上一抹神秘的色彩;“石头背后飞出翘檐,一只铃铛的风声”,则让读者仿若能听到那清脆的风铃声,使春山的画面层次更加丰富立体,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语言风格上,这首诗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画面感十足。“一片帆影从天空俯冲下来”,短短一句,便将帆影的动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仿佛那片帆影就在眼前呼啸而过;“五条瀑布直接冲到街上,当铺和药店同时关门,青楼与画院,水漫金山,颜料和绸缎在水墨中洗澡”,运用夸张且充满奇思妙想的语言,构建出一幅荒诞又奇幻的春山洪灾场景,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深深折服于诗人独特的语言魅力,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的艺术梦境之中。
诗歌的主题内涵丰富且多元。一方面,深入探讨了艺术创作与自然、历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春山始于一笔,在诗人的妙笔之下不断延展、生长,逐渐演变成一个能够承载历史记忆与人类情感的艺术空间,深刻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的独特特质。另一方面,诗中蕴含着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世事仅是山脚的碎屑”,这一精妙的表述,将世间的纷扰与变迁置于春山的永恒面前,鲜明地凸显出其微不足道,传达出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让读者在品味诗句时,不禁对生命与世界的本质展开思索。
值得一提的是,诗歌还巧妙地融入了东西方文化元素。“艾兹拉・庞德看见过独木桥的老人”,将西方著名诗人引入诗中,与充满东方意境的春山形成奇妙而独特的文化碰撞,瞬间拓宽了诗歌的文化视野,为读者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让整首诗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融中,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程维的《春山史》凭借其独特的意象营造、灵动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主题挖掘,为读者精心呈现了一个魅力非凡的春山世界。如果你对这篇评论的分析角度、内容详略等方面有不同见解,欢迎随时与我交流,我们一起将其雕琢得更加完美。

程维:诗人、小说家、画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浮灯》《皇帝不在的秋天》《海昏:王的自述》《双皇》,诗集《妖娆罪》《他风景》《古典中国》,诗剧《霸王》《潇湘图》,散文集《画个人》《南昌人》《南昌慢》《南昌记》《豫章遗韵》《水墨青云谱》 等。获第 8 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天问诗歌奖”、首届“滕王阁 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第一届、第三届、第五届“谷雨文学奖”、第二届“陈香 梅文化奖”、首届“江西省政府优秀文艺成果奖”、首届中国长诗奖等,入选“中 国新诗百年百位最有影响诗人”。作品译成多国文字,画作被日本、英国、意大利、香港等多家艺术馆及海内外藏家 收藏,《中国艺术报》《艺术中国》《读者》《文艺报》《财富》《收藏家》等重点推荐。以"重水墨作品"引人注目,现居南昌。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