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回乡琐记(八首)

2025-08-05 13:55:55 作者:黄开士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黄开士:1943年生于四川省长宁县农村,曾在铁道兵部队戎行17年,历任连队和营部文书、政治处宣传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团宣传股长等职,后转业地方至退休。在《铁道兵报》《星星诗刊》《四川日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纪实文学作品,并在各类文学赛事获奖。出版诗集《寒草》、散文集《风月无边》、历史人物纪实专著《找回远逝的乡贤梁正麟》,作品被选入数十家文学专集。系中国石油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
 
村口
 
几时冒出的市场 乐得村口
少了睡眠  多了梦境
 
恰逢春风夜渡 村口喜事频添
向南田间 激动的桃花水
掀开春耕第一犁
面北山前 欢乐的唢呐声
唤出一对白发有情人
 
拔地而起的楼房
学着诚市人的生活格调
堆积场上的山货
亟待客主带走 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听场上人讲:别看这些
土里土气的山货
只须吆喝进场
就可点石成金
足可让人富甲一方
 
我欲走出村口 突见
当年梦恋的她
站在侧旁乜眼
脸上唰地点然暮楚春光
隐隐泛起一抹羞赧
 
哦,梓里村口
多象她,没了往日愁容

 
村上的石板路
 
未曾忘却 儿时的村上
许多古屋现已随岁月远去
房前屋后的不少参天大树
皆丧命于长钜短斧
唯有沿山绕地的一条石板路
终没遂成枯落
 
然而,因村志毁于一场火灾
石板路的寿岁和身世竟成了迷
唯有个别村叟时儿挂齿:它曾与
元军钩刀马队硬碰过
明清及第士子同欢过
民国年间背井离乡的逃难者
一起悲愤过 可想而知
确乎是一位悠古的有功之臣
 
如今,因现代路道进村自然退休
别看它成天躺在地上闭目养神
却仍在喑中迎候人们
早晚散步 便捷下田下地
为村上思深忧远 释放余热
且看那重叠如书的路人足印
便是其岁月留下的劳作日志
它不食人间烟火 但谙知红尘世事
路边的蚂蚁耳穴能听到它
“噔噔”着响的脉搏跳达
跫音流韵
 
堪喜,适时从泥土里掘起一块石碑
由文字出面解开了一串儿迷底
其中最热目的八个大字——
“修路行善,养路积德”
不啻是它寿岁三百余年的刻石记载
八个大字的人心相袭  更是功烈胜过
冷面肃杀的十万道诏令
 
从石板路上走出的我
此时,回望弯弯曲曲的路影
陡然为之失语

 
寻渡
 
沿河遍索的目光 终不见
摆渡的船影
一座冠冕堂皇的拱桥 更让我记忆
惊疑万状
 
儿时的乡河 澈亮的眼波很迷人
待晴日,瞳孔里总含着一片
白云悠悠的净空
乌篷小木船像把亘古的穿梭
从早到晚劳织天上神话
人间悲欢
 
覆盖半片河面的几棵老榕树
推出一个赤贫但活得硬扎的
石砌码头
稳操尾舵和摇橹的船翁
用一条宽布带 将满船命运
紧系腰间
直立船头的水妹子
执掌一根修竹篙竿 有若
轻舞长剑 秀里扬刚
 
如今,景随流水远去 情与清风握别
毋怨岁月不居 莫悲逝者如斯
只叹地灵人杰的梓里
猴年马月不经意失去了一幅
祖上传承的极品画卷.....
 
但悦儿时梦境纷至沓来
曾直立船头的水妹子 也不期而至
且备了一桌地道的乡情
以公司总裁身份邀我碰杯 席上
一些面熟的醇香和甘甜 犹感
味同当年

 
田坎轶事
 
先民操风锨雨镢 沿高坡
镌刻出梦恋的图腾:梯田
至今犹留取的原始刀痕
见长长短短弯弯曲曲
瞑眠中的抹多田坎
 
显然,这田坎非无心志和个性
在神纸主宰天造地设的年代
决意向高坡坡顶攀援
只是嗟叹,越过古老沧桑
仍未抵达企望的至高点
 
许是源于自信和不服
一向缄默的田坎,居然露出
恐龙的脊背
抱怨当年,把惟命是从的骨髓
全给予了,远离高坡的铁血沙场
和沉湎酒色的城池宫阙
 
儿时的我 好于
取膜拜的田坎作无桨的小船
常凭船临野,注望父辈们
躬耕梯田的传统姿式
一任泥土和野卉的芬芳
于心灵浸润
 
在外云行月旅,归途日遥
无桨的小船始终泊靠我心岸
随它风卷浪袭潮涨潮落
系船的绳索从未松弛和折断
且距离愈远绷得愈紧
只须入梦就踏上小船

 
从前的山路
 
从前的山路 容颜清癯
浑如茅草搓成的长绳
系着农家屋舍
连接邻近村落
萎靡不振的身影 常在我梦境里逡巡
 
从前的山路 腰背弯曲
身上叠满祖辈深重的脚印
听凭风雨千百年洗濯 至凹处
任可觅见斑斑血迹
滴滴泪痕
 
从前的山路 四体横竖
铺成一张庇佑故土的网
乡亲们是网里自给自足的鱼
我是蹦出网眼的虾
欲想回游安度 竟成了
悠长绵延的梦
 
寻找从前的山路
几多山路渐已无影无踪
有髯翁笑告:如今的乡村公路
绕家沿户 从前的山路
多已同山野变为一体 纵使有的犹存
也闲得无聊 躺进了
林荫、草丛……

 
纳凉碎语
 
沐月光浴 喝罐儿茶
山前坡后 沟头坎下
三五户人家 相聚一个院坝
纳凉消夏
 
家境 农事 侃谈天下
奇闻 掌故 闲聊笑话
彼此交流象沟渠相通
话题似堰堤开闸
 
自然也少不了话及今夜
乡村官们有的或迷舞池或醉酒吧
工作上积下的问题垛子
早给霉雨淋湿
也无心动手“翻晒”一下
 
眼看田间的蛙声渐哑、鱼虾减少
甚至有的田土面颜变得憔悴
官们却心在臣而不在马
哪知乡民有多盼望生态农业
早在偏远山乡 催开致富之花
 
最是振兴乡村  莫当
挂在木桩上的喇叭
只把乡民的耳朵震大
他们 谁不想在振兴络上
火它一把

 
土地的忧郁
 
推土机听命于躁热的季节
围墙内 要营建一座
皇宫式的蜜月城
可金砖银瓦不知几时
才能筹集到手
这里便冷却成一篇篇
土石狼藉的滑稽故事
 
而围墙外的风景 早长出
春和锦明的丰韵
秋潮涌动的激情
气魄非凡的个性
只是,不善言辞的田野、山林
面对墙内 横生心事
连溪边初发的柳芽
亦竖起剑眉 呶起小嘴......
 
几多歇在树尖上的小鸟
纷纷飞进墙内
慰藉神情忧郁的土地----
休怪一墙之隔 莫怨东风薄情
只缘那时儿 有人染上热瘟症
忘了土地是命根......

 
祖母的小菜园
 
祖母的指掌上 小菜园
沐风浴雨渐渐长大
每到最温润的季节
满园子青苗绿秧
要么围着祖母欢笑
要么侧耳倾听
祖母用吃力的锄声 慢讲
有关种子或园子以外的故事
 
因那年头生话还争扎在贫困线
山村,把清淡的日子任意拉长
心灵的饥渴更是趁火打劫
但儿时的我 对这一切
皆心不在焉
只觉得幸福和快乐
是随祖母去小菜园
和菜仔们咿咿呀呀哼哼唧唧
 
祖母的小菜园 有如一张
温柔的花手绢
当我思念爸妈的时候
或与小伙伴们惹恼动气那会子
祖母总是用它给我擦泪
 
回想祖母的小菜园
多像姐姐手上飞针引线的绣花绷子
竹篱笆沿边 三元色打底
绣出的四季青新图 精美绝伦
但寓意什么 当时竟一无所知 
 
选自诗集《寒草》/黄开士  著/中国星星诗文库·《星星》诗刊编辑部   编/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