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祥云四中:研读经典话红楼
“满纸书香凝智慧,一卷红楼阅千年。”
4月8日上午,云南省祥云县第四中学组织高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开展了一场以“《红楼梦》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为主题的深度教研活动,破解经典名著阅读教学难题,探索整体阅读路径,从不同学情出发,分享教学智慧,共绘红楼研读的“大观园”蓝图。
吴映辉书记强调:“《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传承文化基因的关键。”要求全体语文教师打破传统单篇教学局限,以跨年级协作、多维度活动设计,让《红楼梦》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在交流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围绕“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杨兴艳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红楼梦》的阅读方法。从最初的通读,领略小说的宏大叙事与丰富人物;到跳读,有选择性地跳过不感兴趣的章节,专注于情节与人物的深入挖掘;再到泛读,对小说的整体结构与主题有了初步把握;最后,通过精读,细致入微地分析文本,理解其深层含义与艺术价值。李绍萍老师分享了如何从借助人物视角来解读《红楼梦》。她指出,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眼睛”,透过他们的视角,我们能够窥见大观园内外的世态人情。李成老师强调,手抄报与带着任务读这两种方法,实际上为学生们提供了双重视角去解读《红楼梦》。一方面,手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任务阅读则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了独立阅读和深度阅读的习惯。周燕飞老师将焦点转向了《红楼梦》中人物出场的精妙设计。她指出,曹雪芹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巧妙地安排了每一位人物的出场方式,既符合人物性格,又推动了情节发展。从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到王熙凤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我们眼前。
“备考不是割裂经典,而是用应试的刀锋剖开红楼的智慧内核。”面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高考命题趋势,张丽仙老师以“知识竞赛激兴趣、真题研究明方向、考向分析提效能”为路径,探索出一条兼具文学深度与备考效率的红楼教学新思路,助力学生在经典与应试间架起智慧桥梁。吴永娟老师以“谁是惜花人”这一充满诗意的提问开场。她指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每一个角色都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寄托。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理解他们背后的情感世界,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让他们学会从人物情感入手,把握小说主题的技巧。(梁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