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刘蕴瑜

笔底风雷(组诗)

2025-04-25 作者:刘蕴瑜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刘蕴瑜,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自贡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颠张 
 
你挥笔,甩动长发
借来公孙大娘的剑光闪烁
笔醉墨也醉,点画与醉意
在绢的雪原上,一路狂奔
留下未干的蹄声,从唐代
一直传到今天
 
断笔如断崖
字与字互相追逐时
把筋骨,押给了风
最癫狂的那一笔
至今仍在绢上悬着
像未落的闪电
 
醉意越来越沉
压住整个晃动的法度
每一道墨痕里,都有剑光游动
风暴在砚池里蓄积
酿成海啸
以至于留下千载谜团
让人去猜,却有人
在蛛丝马迹里
找到了一个醉里
醒着的你
 
 
夜读怀素 
 
墨是黑夜挤出的乳汁
笔是闪电折断的骨头
 
你解开腰带
墨就站立起来
你饮酒,饮得长安侧过身去
酒意纵横,你挥笔
令大唐最狂的笔画
悬在巴蕉叶上,悬在
骤雨将临的刹那
衡山的崩云
坠落为悬崖
酒坛空了
字才会醉
 
而你,仍将狂风握在手上
挥袂,风就穿过一千三百年
穿过我推开的这扇窗
 
今夜,我读你
读到的不过是
你袖口里,漏下的
风声
 
 
贬途与尚意 
 
先生,你将贬谪的年份 
研磨成透明的光 
而你的笔锋始终悬着
三分凉薄,七分月光 
所谓棉里铁,不过是 
把贬途折成镇纸
在流放地界
压住世间所有歪斜的雪
 
砚池里的墨色浓淡
皆是贬途气候变换
 
从黄州、惠州、儋州的云雾间
整个北宋的淤血
在你的笔尖逐渐化开
 
当你说“意造无法”
我们看见的何止书法
一轮朱砂,分明驮着文人史的重量
让所有颠沛的点画
在落款处,突然转身
“尚意”
 
 
米癫 
 
你笔下,八面出锋
笔笔酣畅,四面楚歌
蹲成石,飞成鹤
密处藏火,疏处过风
 
落笔处,令中规中矩的横竖
在宣纸上节节败退
你狼毫如鞭,将羲之的鹅
赶出池塘
 
多么险绝
每个字都站在悬崖
用倾斜的脚尖
跳舞!集字
不过是借古人的酒 
浇自己的块垒,笔锋一抖
魏晋的月色
碎成北宋的雪 
 
绢素粗粝,偏要刷出 
雷霆,世人说“沉着痛快” 
你大笑,一甩袖
墨点成星
 
 
笔底风雷 
 
砚池盛满星河
雷电黑云淬炼锋芒
 
我以整条长江为墨
书写!狼毫走龙蛇
秦砖汉瓦吞吐八荒
银辉浸透大漠孤烟
 
荣耀与孤独,酿成烈酒
天地为席醉卧苍茫
一挥手,笔锋悬上嘉峪关
一滴墨,淹没了边塞
 
砚中漩涡起
星群转动,甲骨生风雷
大醉时,我拆来全身筋骨
狂草山河,而月光冷静
一泻千里

 
纸上的蚁 
 
天空那么蓝墨迹这么淡
纸上的蚁,一步一步
如在蜿蜒的银河
跋涉,人间浩瀚
 
横越思想的阳面与阴面
品墨品香,怀抱倔强与从容
它驮着一粒光
在折痕处歇脚,触须轻颤 
如针尖拨动大地
 
一粒光,就是一座粮仓 
它搬运的,比风更轻 
比整个黄昏更缓慢 
 
而纸外,谁正悬腕—— 
一滴墨,将落未落 
像未降生的暴雨 
像神的恻隐,那么重 
那么轻
 
 
大雁低飞 
 
大雁低飞
左一撇右一捺掠过
压低翅膀
 
大雁低飞
衔住夕阳的余温
追赶迁徙的云
云一转身,灰了天际
暗了羽翼,云下芦苇
弯下腰去
让出一条水路
风数着涟漪
数着数着,就数乱了
大雁的倒影
 
大雁低飞
突然,收拢的翅膀
在水面写下未完的"人"字
水墨在宣纸上晕开
芦苇举起潮湿的月光
打捞起,几片飘落的鸣叫
而风还在校正,被翅膀
翻乱了的日记
 
 
纸刃 
 
暮色舔墨迹,有疼上脊椎 
字句扭动,铁线银钩珠砂 
 
偏爱与哑谜相拥而悬于蛛丝 
万象困在方寸间
横、竖、撇、捺拆解晨昏 
虚实肥瘦枯润角力 
聚散炎凉、甜辣腥酸 
偷偷藏起钝拙之锋,修剪 
又黏合唇齿眼睫真情
 
而月光在折痕里淬火
每一笔都长出新的骨节
当风掀起空白处
整张宣纸突然耸立
薄如蝉翼的悬崖

 
读帖
 
把心放进平静的时光
寻着点画的踪迹
摸着墨痕的蛛丝马迹
悄悄走进魏晋
走进盛唐,走进
重意的大宋
走着走着就不知
迷失在哪里了
 
那些风,那些雨
那些朝代深处的痛
那些人的心机
浮了上来。云里雾里
我一下不知被谁
甩在了遥远的起点
而我追逐的一点一画
早已不见踪影 
 
 
留白 
 
一生画马
画不出蹄声,原野
留白!没画蹄印
时光留白
 
水墨与宣纸
将我收了,让我
在人间
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