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期“天津诗人读诗会暨新疆诗人作品赏析会”侧记
诗脉连山海 雅韵贯长河
2025-04-29 作者:刘萍 罗怡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当代著名诗人苗笑阳、刘剑、大卫、罗广才等担任点评嘉宾,则如海河畔的垂柳,以绿荫抵御西域的风沙。

四月的津门,海棠垂露,西域的星辉悄然洒向渤海湾的潮声。2025年4月27日上午,由天津新疆商会主办、“天津诗人读诗会”承办、新疆雪水坊酒业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第十九期“天津诗人读诗会暨新疆诗人作品赏析会”,在杨柳青的宣纸上晕染出丝绸之路上最醇厚的诗酒长卷。
这场被春风酿就的雅集,不仅让津门巷陌弥漫着大漠胡杨的沉香,更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上,弹奏出民族文化交融的华彩乐章。
十位跨越云山的歌者,将帕米尔的星辰缀作诗行。维吾尔族诗人以沙粒为墨,在时光长河中书写绿洲的密语;锡伯族诗人将马蹄声编织成草原的银色琴弦。他们携来的每行诗句都是冲破文化壁垒的坎儿井,让津沽文人得以啜饮来自西域的智慧甘泉。正如诗人、天津海事法院原副院长、《天津诗歌双年选》主编胡元祥先生所言:“当海河浪花亲吻塔里木的沙粒,诗行便化作永不干涸的精神绿洲。”而雪水坊特制的“诗路琼浆”,恰似天山雪水穿越戈壁,在琉璃杯中泛起月牙泉的涟漪,为每位吟诵者带来大漠孤烟的苍茫。

活动伊始,天津新疆商会秘书长李培军、执行秘书长王奎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体现了商会对文化交流的支持。随后,促成本次两地诗人交流的“红娘”狄力木拉提·泰来提老师饱含深情地致辞,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诗歌和文化交流的热爱。提供场地的天津新疆商会副会长、灵犀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女士也发表了精彩而富有深意的致辞。
在诗歌诵读环节,天津本土诗人们按照顺序依次诵读来自新疆十位诗人的诗歌精品。他们在诵读之前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分享了对诗歌的理解。
这是一场跨越经纬的对话,在津沽大地上生长出奇妙的共生根系。津门诗人诵读西域篇章时,渤海潮声应和着雪岭松涛;吟咏诠释游牧文明的诗篇时,五大道洋楼的彩窗折射出绿洲的粼光。两种文明在诗韵中完成神圣的合鸣:市井烟火里揉进馕坑的焦香,大漠孤烟中晕染杨柳青的翠色。这种交融恰似天山雪莲移植海河岸,在盐碱地里绽放出超越地域的生命力。


津门灵犀汇文化空间化作满载诗情的诺亚方舟,当最后一句韵脚沉入午后的海河,沿着这条从《诗经》奔涌至今的文化长河。胡杨与垂柳在春风中交换年轮密码,都塔尔与三弦在春风中共振和声。文化学者、天津市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陈国瑞先生指出:“这或许就是文明最动人的模样——不同根系的文化植株,在诗歌的沃土中交织成支撑华夏文明的参天巨木。”
盛会虽落幕,诗心永未央。当稚子童声开始传唱丝路谣曲,当西域巴扎回响津沽词韵,这场雅集播撒的文化火种,已在新的丝绸之路上燃起不灭的文化星光。待到来年杏花吹雪时,且看津疆诗脉如何抽新芽,再续这千年不绝的文明传奇。

附录:
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原常务副秘书长大卫为第十九期“天津诗人读诗会”作总结发言:
第十九期“天津诗人读诗会”暨“新疆诗人作品赏析会”总结发言
大卫
大卫
今天,当海河的风裹挟着天山雪水的清冽,当津门的蓝天浸润着塔克拉玛干的苍茫,我们共同完成了一次超越时空的诗歌朝圣。这场横跨三千公里的文学对话,不仅推开了汉语诗学的西部之门,更在人工智能重构文明形态的当下,为诗歌保留住了最珍贵的生命原浆。
触摸新疆诗人的诗行,犹如推开一扇朝向西部的雕花木窗。赛里木湖的晨雾在字句间氤氲,伊犁河的涛声在韵律中奔涌,红柳枝上的月光正沿着诗节攀援而上。在算法可以批量生产“戈壁”“孤烟”的今天,这些带着沙枣花体温的诗句,以其粗粝的生命质感,将汉语从数据洪流中打捞上岸。当阿克苏的苹果在隐喻中成熟,当天山雪线在象征里蜿蜒,我们终于懂得:真正的诗歌永远生长在现实的裂缝中,在机械复制的时代愈发闪耀着灵韵的光辉。
那片占国土六分之一的广袤疆域,始终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等高线。从《绿风》诗刊培育的文学绿洲,到艾青笔下永不沉没的太阳部落;从新边塞诗派镌刻的文明碑碣,到当代诗人对现代性的深层叩问,新疆始终在用多声部的和鸣,拓展着汉语的想象边疆。当诗人狄力木拉提·泰来提先生携四个民族的十位诗人踏歌东来,他们携带的不仅是十卷诗稿,更是一部用多元文明织就的诗歌《十二木卡姆》。
特别要礼赞诗人罗广才先生及其“天津诗人读诗会”团队,数年如一日,调动各种资源,为诗歌作贡献。我有幸参加过六期“天津诗人读诗会”,每一期都给我留下不同印象,这一期因为地域特殊,给我留下印象更深,从天山到天津,广才和他的团队就是桥梁。十九期读诗会如同十九枚文化铆钉,将散落的诗意锻造成精神的穹顶。今夜,当天山明月与海河繁星完成首航,我们分明看见:在商品逻辑蚕食诗意的年代,仍有一群人以胡杨的姿态,在汉语的河道里种植着永恒的春天。
最后,请允许我以泰来提先生充满哲思的诗句作结,这既是新疆诗人的精神密码,也是汉语诗歌的永恒宣言:“只需要一条独木舟/便可以站稳世界”。当天津与新疆的诗人共同摇动这叶诗歌方舟,我们终将在语言的汪洋中,寻得文明的原乡。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