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面朝和平的明亮阳光:在山水和心田上空放歌

——广西师大举行“2025年第九届华语诗歌春晚桂林分会场”和“文学院庆祝国家文科基地设立30周年系列”活动

2025-04-02 作者:袁柳等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以朗诵之声唱响桂林山水四季的序曲,用语言艺术高歌华语诗坛的旋律。

  诗歌,是春暖花开的声音。以朗诵之声唱响桂林山水四季的序曲,用语言艺术高歌华语诗坛的旋律。3月9日晚,由北京师大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中国文艺家》杂志社作为指导单位,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大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诗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广西师大大学生艺术团、广西师大望道社团和广西师大嘤鸣记者团承办的“2025年第九届华语诗歌春晚桂林分会场”和“广西师大文学院庆祝国家文科基地设立30周年系列”活动,在广西师大雁山校区音乐学院演艺厅隆重举行。桂林五所高校的教师、学生代表四百多人(包括一百多名留学生)参加本次诗歌朗诵会。广西师大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谭智奇首先致辞,他向与会嘉宾和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大家介绍朗诵会的主题和内容,并预祝朗诵会圆满成功。

  朗诵会由广西师大大学生艺术团的陶佳蕴、樊伶秀禾、葛冲、许一凡同学共同担纲主持,他们以优雅的仪态、亲切的语调,串联起整场朗涌会的各个环节,引导观众走进诗意的世界。朗诵会以“面朝和平的明亮阳光——在山水和心田上空放歌”为题,分为“一、漓江的源流;二、田园诗的空间形态;三、天下之美所在;四、大地的形象;五、中国—世界的‘山水画’;六、天地境界”六个诗章,包括39首描绘桂林山水人文景观的诗歌,既有古人对桂林山水田园的生动描述,也有当代人对漓江人文情境的全新抒写。善于语言表达和朗诵艺术的教师,擅长朗诵技巧的研究生,爱好朗诵艺术的本科生和雅楠吟诵协会的同学们联袂为大家表演,分别朗诵国内、广西著名诗人和独秀作家群诗人的诗作。以朗诵作为贯穿古今诗坛的艺术纽带,连接千年诗歌史册的文脉,让山水美和文艺美在春光里一同展现,这是对从古至今山水诗文化底蕴的重温,也是对中华诗词千年传统的弘扬,充分体现华语诗歌春晚桂林分会场活动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品位。

  陈广林老师首先上场,吟诵宋代蓟北处士的《和水月洞韵》和明代鲁铎的《分水岭》,他清越悠扬的诗声,飘溢着古典韵味,轻轻拂过观众的心弦,引起现场热烈的掌声,成为整场朗诵会一个精彩的开头;雅楠吟诵协会的同学们集体吟诵清代袁枚的《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伴随着婉转的古乐和优美的韵律,表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吴日霞老师为大家朗诵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获得者刘澍萌的诗作《漓江》,深厚的情感抒发和细腻的语言演绎,表现了漓江风景和人文韵味;屈君老师朗诵当代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获得者晓雪的诗作《惜别桂林》,体现了诗与画美妙结合的效果,流露出阳光般温馨的离情别意;孙岩朗诵中国散文诗学会原副主席敏歧的诗作《漓江素描·傍晚》,声音清越,宛如田园的晚风迎面拂来,送来一曲悠扬的牧歌似的。他还朗诵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农冠品的诗作《山》,呈现了“连绵不断的青青绿绿的山”的清秀景色;李钰老师朗诵著名诗人伍迁的诗作《龙胜》,采取普通话与桂林方言杂糅的声音处理方式,形象生动、巧妙风趣的表演令人赞叹。她还朗诵了庞铁坚的诗作《桂林的天气》,精彩到位、恰如其分的声音演绎,仿佛有文艺再创作的效果,为诗作注入了某种艺术灵气,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刘珣同学朗诵著名作家白原(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诗作《榕湖和杉湖》,宁静的语调与舒缓的节奏,呈现出湖水般纯净的韵味;石华丽和徐源两人合诵独秀作家群诗人鹿义霞的诗作《季节的秘语》,以歌声的旋律和口语的节奏,让观众感受到诗句中流淌的生命律动,不知不觉进入洋溢着诗意和哲思的四季之中。两人还合诵了桂林著名诗人刘发扬的诗作《桂林山水之鲁家村》,声音细腻,饱含深情厚意,表现了宁静田园的山水画面;方艳老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以专业的态度,娴熟的语言演绎技巧,朗诵了文学院新诗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梁潮的诗作《漓江的桃花源》,表现出山涧清泉潺潺流淌的情景,演绎了太阳神话里的桃花源的意境。她还朗诵了本土诗人玉车(一级警督)的诗作《在湘山寺》,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诗歌的睿智、哲理的张力和生活的真谛;刘雨萱同学朗诵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执行主席犁青(印尼著名企业玛雅集团创始人)的诗作《桂花树》,婉约的声音柔和似水;杨浩、何梓萌同学朗诵桂林市诗歌学会会长罗晖的诗作《山水美景》,在单纯和清澈的声音中,为观众展现出一幅桂林山水画卷;董怡君同学朗诵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诗刊》原主编高洪波的诗作《有一座城市——赠桂林》,呈现了山水的份量、文艺的浪漫和意义的高昂;李昕恬老师朗诵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的诗作《桂林》,通过打磨声音来传达情感,以女性细腻的嗓音进行细致演绎,优美地呈现诗作的原味。她还朗诵了著名诗人罗晖的诗作《我生活在南方》,表现了原作深情和昂扬的意气,让观众感受到进取的力量和希望的信心;王杰(博士后)朗诵了国内知名诗歌群体成员刘巨文的诗作《在九号楼阳台上》,以低沉有力的男声,仿佛将观众带入原作那样的氛围,让大家进入那个“远处淡蓝色群山在雾霭中浮动”的情境。他还朗诵了优秀青年诗人林东林的诗作《一个男人坐在渡口》,呈现了回归“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宁静与纯粹的状态,演示了入谜与超脱的深长意味;曾云莺老师朗诵了七月派代表诗人牛汉的诗作《我也唱唱漓江》,表现了“没有看透漓江”的人所没有看到的另一面,她以湘方言进行演绎,漓淋尽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歌原作,带给观众新颖别样的审美体验;高薇、伍媚扬老师朗诵教授诗人冯强的诗作《给女儿的信二十三·儿童节游漓江》,以行云流水般婉约的声音,潜入观众的心田,体现了漓江山水多姿多彩的美妙气象;黄鹭老师朗诵了教授诗人施秀娟的诗作《桂林素描》,以善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进行演绎,表现了“天下之美所在”的桂林景观的局部细节,既有传统审美艺术的情趣,又不失当代生活气息;陶佳蕴同学朗诵了广西文联副主席拓夫(石才夫)的诗作《桂林雨》,以天籁般的声音,婉转、细腻地演绎了“十八岁那年暑假”“一直下到现在”的那一场桂林雨,朗诵的声音和原诗的韵味水乳交融在一起;毛丽君老师朗诵了吕斐老师的诗歌佳作《彩虹山谷》,呈现出“两座山之间画着彩虹”的意境,为观众形象地演绎了原作幽静、闲适而又朦胧的意境;李婧雯老师朗诵了独秀作家群诗人梁潮的诗作《漓江舍》,如溪水般流淌,春风般柔和的声音,艺术地再现了“桃花那样子,月光领地那样子的田园”情境,让人憧憬、向往那种美好的桃花源。她还朗诵了桂林市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曾有云的诗作《雨季里的晴天》,让观众的情愫融入充满哲理的情境,沉浸其中。周斌老师和她的研究生黄行云作为现场特邀表演嘉宾,两人一起以温润而细腻的声音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烟雨织就的时辰》,呈现了漓江烟雨的朦胧与诗意,精彩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贾婧仪同学朗诵了宋代诗人刘克庄的《簪带亭》,李佳颖同学朗诵当代诗坛重要诗人蔡其矫的诗作《漓江》,宋佳杰同学朗诵中国诗歌学会原副会长李小雨的诗作《桂林》,王新宇同学朗诵《诗歌报月刊》原常务副主编乔延凤的诗作《两江四湖》,张卓禧同学朗诵湖南省作协原副秘书长崔合美的诗作《桂花林迈步》,蒙娜、杨莹同学朗诵广西民族文学学会原副会长黄绍清的诗作《花桥秋色》,陈楠淑同学朗诵著名诗人刘桂阳的《漓江源》,马静敏同学朗诵付娟娟的诗作《一颗初心》;蒙洋洋同学作为现场特邀表演嘉宾,朗诵了资深诗人雷熹平的佳作《山水钓》,诗意令人回味再三。朗诵会的尾声是集体朗诵,同学们以温暖而深情的语调朗诵了杰出美术家阳太阳的诗作《三月的水田》,响亮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表现了三月田园的生机与希望,为整场朗诵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朗诵会还穿插安排韦子欢、蔡彬本、杨易兴演唱的歌曲《浮光》,三位歌手以精湛的专业技巧与饱满的热情,为大家进行精彩的表演。黄清怡、莫雅晴、董彦、张若兰、刘永丽为观众们表演了舞蹈《入画江南》。

  梁潮老师(“2024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称号获得者)担任本次朗诵会总导演,在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办单位的积极协助下,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框架构思和朗诵诗的挑选。梁潮老师和工作组成员石华丽、杨彩、陶佳蕴、赖晨柳、徐源、冯燃、梁佳悦一起,齐心协力,充分发挥执行力和协调力,从节目编排到背投设计,从场地挑选到灯光音响调控,从演出前的彩排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尽力将活动的各个环节做得精益求精。师生朗诵者们用心倾情投入,声情并茂地演绎了描写享誉中国、享誉世界的桂林山水的诗歌。整场朗诵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获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强烈共鸣。朗诵会落幕后,观众们反响热烈,认为这是一场纯粹的专业的诗坛盛会,圆满成功。

  本次朗诵会的主题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桂林山水,传承中华山水诗和桂林山水诗文化。诗歌是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诗性的民族,中国素有诗歌国度的美誉。桂林这片绿水青山和文化厚土,在中国山水诗史册的长卷中,在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诗篇。漓江是全球最美的河流之一,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中国—世界的桂林”。以桂林山水作为诗情画意的载体,以描绘“中国—世界的桂林”的诗歌为朗诵文本,以语言演绎和朗诵艺术为形式,体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通过朗诵描绘桂林山水人文景观的诗篇,以“山水景观的诗文化”与“人文景观的诗意化”的形式,传承中华民族以文育人、以诗化人的优秀历史传统。把引导广大师生弘扬中华诗歌文化的优良传统,营造诗情画意飘溢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教书育人的形象生动的方式,营造学习氛围浓郁、艺术格调优美、文化品位高雅的大学校园生活形态,丰富高校的美育培养形式。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大众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促进中华诗歌文化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的持续发展。以此同时,以华语诗歌文化促进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山水诗朗诵这种文艺样式作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名片,让众多来桂留学生更多地了解当代中国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并通过华语诗歌这个形象生动的媒介,更进一步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据悉,华语诗歌春晚由北京师大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发起,自2016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在海内外华语诗歌界具有“风向标”的美誉。华语诗歌春晚始终坚持学术性、纯粹性、艺术性、国际性、公益性五大原则,如今,华语诗歌春晚已成为全球华语诗歌界的焦点盛事与年度超级盛会。历届华语诗歌春晚的连续举办,向国内国际传播优秀的华语诗歌作品,已经形成一个高端展示平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文:袁柳、冯燃、刘璐;图:梁佳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