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声:衡阳盛举甘建华茅洞桥诗歌朗诵会
衡阳新闻网记者卢幼莲报道:4月18日上午,一场诗意的盛会——“我的每一次放声歌唱——甘建华茅洞桥诗歌朗诵会”,于衡南六中圆满启幕。此次盛会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嘉宾,如甘功义、李慧星、王美志、罗玉成、刘华军等近七八十位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同时,茅市联合学校的三百余名师生也踊跃参与。这不仅是当地有史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诗歌活动,更以“作家进校园”的独特文化浸润方式,展现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赢得了乡亲们的广泛赞誉。
衡阳南乡的名镇茅洞桥,宛如一部厚重的历史书卷,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中唐时期。“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司空曙,曾在名篇《送曲山人之衡州》中留下“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的绝美诗句,为这座古镇增添了一抹诗意的神秘色彩。清初康熙十五年(1676 年)夏日,天地大儒船山先生王夫之途经此地,留下《雨中过蒙圣功斗岭》五古六首,为茅洞桥的文化底蕴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时光流转至 2017 年 10 月 22 日,世界华文诗坛泰斗、文人书法大家洛夫先生,应邀挥毫写下“茅洞桥记”四个行书大字,作为中国文化地理散文选本的书名,让这座“万般风雅满吾乡”的千年古镇再传佳话。
衡南六中,这所创办于 1957 年春天的学府,犹如一座人才的摇篮。数十年来,它先后开设初中、高中课程,为社会培育了逾万名优秀学子。这些学子中,既有省部级领导干部,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也有多位将军、大校,彰显着保家卫国的豪迈气概;还有众多文化名流、专家学者,在各自领域熠熠生辉。而中国地理诗代表性诗人甘建华,他的诗歌创作之旅正是从母校衡南六中启航,其处女作《我之爱的茅水河》,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的文学之路。
“甘建华茅洞桥诗歌朗诵会”是甘建华行走全国的第五个诗歌朗诵会。此次朗诵会精心挑选了 21 首与茅洞桥紧密相关的作品,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热情地讴歌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让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只鸟、每一个人都在诗歌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截至目前,甘建华已创作了 48 首以茅洞桥为题材的诗歌,这些作品不仅在海内外报刊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还入选了全国众多正规诗歌选本。他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创作几十首相关诗歌,并汇编成集《我的每一次放声歌唱》,为家乡的文化传承贡献更多的力量。
活动现场,一副对联“茅洞风光,入韵成篇添雅趣;甘公妙笔,吟情诵意唤灵思”,精准地概括了此次活动的精髓。本次诗歌朗诵会由南华大学洛夫与湘南作家研究中心、衡阳师范学院洛夫及衡岳文化名人研究中心主办,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会、衡南县洛夫文学艺术馆、茅市联合学校承办,衡阳市吕济华宣健康管理中心、衡阳市大湘公益服务中心协办。著名书法家何满宗、张乐平闻讯后,分别题签赠送墨宝,为此次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这场诗歌朗诵会,不仅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更是对家乡文化的深情礼赞,让古老的茅洞桥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