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华文诗歌研究的一个切口

——序《槛外花开镜里花落——舒然作品评论汇辑》

2025-04-15 13:22:12 作者:蒋登科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蒋登科,文学博士,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北碚区作家协会主席等。

舒然与蒋登科摄于2024年·广西
 

  舒然是活跃于华文诗界的新加坡女诗人。

  我早就从一些报刊上零散地读到过她的作品,更听到过吕进老师对她的介绍。最近这些年,吕进老师在新加坡待的时间比较多,尤其在冬天,他大多数年份都要到新加坡度假,而且在和朋友、晚辈交流时,他有时会风趣地在留言加上“于坡上”的落款,所以也就有很多机会和新加坡的诗人、艺术家聚会和交流,甚至包括一些过境新加坡的诗人、艺术家。我和舒然第一次见面是2017年10月。由中国新诗研究所主办的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诗人舒然和陈剑专门从新加坡赶到北碚开会。论坛结束后的一个晚上,吕进老师邀请了几位尚未离开的朋友在唐林先生的民宿小聚,舒然也应邀参加。我才知道,她本来就住在这个很有格调的民宿里。

  我以为,写了那么多诗、受到很多名家关注的舒然至少应该是一位多少有些沧桑的中年女性,没有想到,见面之后才发现,她很年轻,人很漂亮,穿着得体,待人热情而有分寸,让人感觉她是一位有素养、有内涵的现代女性。她加了我的联系方式,之后就一直保持着微信交流。通过她的朋友圈,我发现她的生活、创作多姿多彩。

  在后来,因为诗的缘故,我和舒然有机会在国内的多次活动中相遇。每次见面,她都非常热情地叫我“大哥”,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收获。我了解到,她不但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是新加坡鼎艺轩艺术中心的轩主。再后来,从她发布的一些与诗有关的视频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现代传播手段也非常熟悉,而且善于利用。2024年11月,我到广西南宁参加南宁国际诗歌周,发现会议开幕式、朗诵会使用的所有背景视频,舒然都是制片人。走上诗坛之后,因为人美诗好,舒然多次获得与诗歌、艺术有关的奖项,比如2018年度“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诗人”、2019年度“十佳华语诗人”、2019年“中国网络诗人”、2020年度中国诗歌金榜“红颜诗人”、2020国际诗歌文化交流奖、2022《诗刊》与快手“春天送你一首诗”十佳朗诵奖、2024年“全国十佳当代诗人”奖等。

  舒然已出版的作品包括诗画集《以诗为铭》、合集《女人之约》以及中英双语诗集《陌上桑》(该诗集曾获“2021全国十佳诗集”)等。最新畅销诗集《镜中门徒》曾在新加坡、中国举办了十余场发布会、研讨会和朗诵会,广受好评。她的诗不是那种传统主义式的写法,也不是那种惊世骇俗的先锋写法。舒然拥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又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在多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甚至获得过武术比赛的冠军,所以她善于将对于多种艺术、文化和现实人生的感悟融合于诗中,以看似传统实则符合自己人生体验的艺术手法,抒写诗人对历史、现实、人生的感悟,于清新脱俗的表达中,体现出她的细腻、达观和不断追寻的人生思索。

  从舒然和很多海外华文诗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深厚的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影响。在过去对新诗的多少有些封闭的研究中,我们基本上把五四以来的现代诗都称为“新诗”。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随着人员流动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除了中国本土之外,以汉语作为媒介从事诗歌创作的海外诗人越来越多,有些人拥有中国本土的人生阅历,有些甚至本身就是外国诗人,他们的探索为汉语诗歌写作提供了一些新的向度,并反过来为中国本土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参照。因此,除了新诗之外,我们后来又见到了很多新的命名,比如现代汉诗、华文诗歌等等。这些命名的出现,体现了现代汉语诗歌研究的视野一直在不断拓展。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从1986年建立开始,就非常注重新诗的地区、国际交流,邀请了蓝海文、彭邦桢、秦松、洛夫、叶维廉、犁青、虹影、杨平、陈剑、陈颖杜、曾心、徐望云等众多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国外的汉语诗人交流、讲学,还邀请了秋吉久纪夫、许世旭、岩佐昌暲、朴宰雨等华文诗歌研究专家讲学、授课,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1993年主办的华文诗学名家国际学术研讨会汇聚了一百多位来自十几个国家、地区的华文诗人和学者,成为中国新诗研究所学术交流史上的标志性活动之一。从2004年秋天开始,中国新诗研究所会同相关学术刊物主办的系列“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更是成为华文诗学交流、研究的重要平台,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八届,在推动现代汉语诗歌研究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中国新诗研究所还经常性地举办个人作品研讨、分享活动,最近几年就先后举办了西贝、舒然、华纯等海外华文诗人的作品讨论会。

  “海外新移民女诗人的个人素描——西贝、舒然诗歌创作研讨会”于2021年12月3日举行。此次研讨会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创研基金会、中国新诗创研中心主办,由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市北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会议的地点设置在北温泉公园内的数帆楼。数帆楼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楼宇,近百年来,包括郭沫若在内的很多文学史上的名家都曾下榻于此。由于举行研讨会的时间比较特殊,人员流动非常困难,除了重庆本地的部分诗人、学者之外,包括西贝、舒然在内的很多诗人、评论家都没有能够来到会议现场。研讨会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这种方式其实很有意思,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的诗人、评论家借用现代传播方式,发表了对两位诗人的研究成果。虽然相隔万里,但因为诗的缘故,会议非常成功,两位诗人在致辞中谈到了各自的创作感想,表达了对活动主办单位的感谢。

  研讨会持续了整整五个小时。我全程参加了研讨会,而且在会前就抽空阅读了几乎所有相关论文。发言的诗人、学者多侧面、多角度对两位女诗人的作品进行了解读,尤其是对她们的诗歌文本展开的细读,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当下新诗、海外华文诗歌发展路向的思考,拓宽了诗歌研究的学术视野,提升了会议的学术含量。

  香港诗人秀实先生是一个有心人,收集了海内外关于舒然诗歌的评论文章,包括研讨会上交流的部分论文,汇编成这本《槛外花开镜里花落——舒然作品评论汇辑》。文集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总论”“作品论”和“研讨会论文”,共计20篇文章,外加我本人为研讨会所作的学术总结。本书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这是世界华文诗歌的大本营,也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诗人、学者。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切入,有谈人的,有谈诗集的,有谈整体创作的,有鉴赏作品的,较为全面地勾画出舒然诗歌创作所取得的成绩。对于整个世界华文诗歌来说,舒然及其作品可能只是汪洋大海中的小小水滴,但是,也正因为有大量的类似水滴的存在,华文诗歌才在世界诗歌的大海中拥有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而且还在不断发展着。这本文集只是研究世界华文诗歌的一个小小的切口,通过这个切口,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华文诗歌发展的一些侧面。在收入文集的所有文章中,我的那篇学术总结比较简略,也比较特别,因为研讨会的有些论文涉及到对两个诗人的讨论,所以在收入这本文集时,无法将二者分开,只有原文照录。不过,这样也好,读者可以在关注舒然诗歌的同时,感受到华文诗界的丰富与多元。

  秀实是一位成果丰硕的诗人,也是一位具有特色的诗歌批评家。多年前,我们一起参加过《散文诗世界》组织的诗歌活动。他很安静,不多言,但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感受者、思考者。后来,他给我寄过他主编的《圆桌》诗刊。再后来,由于我承担了一些管理工作,平常实在难以出门,诗歌方面的活动就参加得越来越少。直到2024年11月,我们才在南宁国际诗歌周上再次见面。在这本文集中,我读到了他评论舒然的两篇文章。这让我非常高兴,那么多年不见了,秀实兄还坚守着诗歌的领地!

  舒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停不下来的人,我经常看到她参加各种诗歌、艺术活动的消息。而且,从2024年秋天开始,舒然在暨南大学跟随贺仲明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我自己读过博士,带过一些博士生,我知道攻读博士学位有多辛苦,所以很佩服她的勇气,而且我相信,只要坚守自己的梦想,她一定能够在今后的诗歌、艺术探索的旅程上取得更多的优秀成果。

  《槛外花开镜里花落——舒然作品评论汇辑》是舒然诗歌探索历程的阶段性总结。诗人已经拥有了不错的起点和更高的平台,我们期待她在诗歌、艺术的创作上奉献更多优秀的作品,这样,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编选另外一部新的、更厚重的评论集了。

  感谢秀实,祝贺舒然。

       2025年3月3日,于重庆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