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吉军当选《诗歌周刊》 2024“年度诗人”
经《诗歌周刊》年度人物评审委员会18位评委于3月7日至25日投票,在获得《诗歌周刊》2024年度诗人提名的70位诗人中,杨吉军以9票当选《诗歌周刊》2024“年度诗人”。
杨吉军,山东东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最初与指向》《那个走过苇子地的人》《铁匠》《青铜》《结霜的树》《和世界》等。曾获第九届徐志摩微诗歌奖金奖、第六届博鳌国际诗歌奖年度诗人奖,第七届“十佳当代诗人”,2023神州文学奖诗歌奖,第二十届俄罗斯国家文学奖金笔奖,比利时2023年度博格达尼国际文学奖,第十届意大利杰出诗人奖,第一届wow世界文学奖银质奖章,第五届“国际微诗奖”金写手奖,2023年度孟加拉国萨希托国际文学奖,第二十二届黎巴嫩国际文学奖,第四届中国年度新诗奖,第二届全国华语诗歌大赛一等奖,等。部分诗作被翻译成英语、意大利语、俄语、瑞典语、韩语等发表和出版。
《诗歌周刊》年度人物评审委员会认为:
杨吉军的静物描写具备丰富的历史动态,有时间的流水喧哗作响。尤其是,诗人善于从中自然地提炼哲思,其高度与深度,足以使读者的心灵为之颤动。
——黄亚洲(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
杨吉军的诗很理性。语言常在波澜不惊中埋下隐喻,如路过秋天的风,把诗歌的张力拉满,需要调动思考和个人经验,才能悟出所指,找到秋天的果实。因此,他的诗极富个人标签,对精神的探索、对现实生活的发现与追问,使他的诗与众不同。
——艾子(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诗人以近乎残酷的精确性,将孤独提炼成生命的结晶。我们看见存在本身的悖论正在被词语解冻。杨吉军用荒凉丈量世界,却让每一粒砂砾都折射出星河的重量。这组诗作不仅是诗人对生活、自然、社会、生命的深度体验、感悟与诗意表达,更是一份献给所有在生命荒原上寻找意义的灵魂的启示录——因为真正的诗歌,永远诞生于对生命荒芜最深情的凝视。
——倮倮(香港诗歌节基金会理事)
尊重每一个平凡的物件,善待每一个微小的生灵,努力倾听万事万物的沉默……诗歌世界中的杨吉军敏感而谦逊,温和又不失犀利,以一颗悲悯之心牵挂着大地之上的存在。他不作旁观,用自己的批判思想赋予一切观照对象以灵魂,温暖它们,并由此创造出一种互为关切的物我话语关系。
——路文彬(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生生导师)
杨吉军的诗思,仿佛是要用世俗解构神圣、用当下消解终极。他留心观察身边那些卑微的、荒凉的、悲伤的事物,如水沟里灰暗的苍鹭,水面上热切地想“把握着一个沙洲”的白鹭,令人恐惧而着迷的空罐子,爱做白日梦的鸟儿,被挑选的玉米,飘落的悲伤的叶子,被轰然返青的荒地孤立着的诗人,田野深处的砍伐声,荒透了的人,荒地里的野花、墓地,等等。诗人主动地与它们“对位”。而“对位”背后的哲思和诗意,令人着迷。
——杨四平(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